之八 通商令(2 / 3)

這種輿論由士及商,由陸及海,由市井自發地宣揚傳播,渲染細節,很快地浙東的海商也便都信了,再跟著海盜們也開始心動,這可比李彥直發幾百道海軍都督府衙門的蓋印公文還管用。

大明素有議政的傳統,朝廷要開市舶司先向江南士林征求開海的章程,這事很合士林的胃口,可將征詢的對象擴大到商人階層,這可就是從來沒有過的事了。大明的商人們從來都隻是在製度縫隙中遊走、行賄、鑽營,夾著尾巴做人做事,可從來沒想過主持開放海務的最高長官,在製定遊戲規則時會來谘詢他們的意見。因此江東、淮揚接到征詢信件的十四家商家聽到消息,拿到信件,個個都受寵若驚,將這件事當做一件大事來對待,同時一改之前對李彥直這個新任都督的猜忌懷疑,有心靠攏過來了。

陳羽霆聽了風啟的說明後,道:“我說怎麼會這麼快就鬧得沸沸揚揚,原來如此。”

風啟一笑,說:“本來江南的士紳都緊盯著南京和北京的爭鬥,但這件事情一傳出去,倒有一大半的人都望這邊來了。湖州的生絲大戶,景德鎮的瓷器大戶,宜興的陶行——這些就不用說了,就是湖光的米商、揚州的鹽商也都往這邊跑。”

“鹽商?”陳羽霆奇道:“米商來這邊找生意我理解,可鹽商來做什麼?他們難道還想把鹽賣到日本去不成?”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陳羽霆說了這話以後就自己嘲笑了一下自己,隨即便醒悟了過來:“對了,他們來這邊是來搶份額!”

鹽商們可不止有鹽,他們還有錢!海禁一開,一定會形成相當龐大複雜的利益鏈條,這中間無處不需要錢,到時候將錢投進其中一個環節,都可能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回報。

忽然之間,陳羽霆覺得自己肩頭上的擔子好沉,甚至比在南大員時沉重得多——淮揚地區和江東地區聚集了大明皇朝各個領域裏第一流的人物,無論是讀書還是經商,沒有超凡的本事在這裏別想出頭。這樣一個群體,可比南大員那些淳樸老實的鄉民漁民難應付多了。可要是搞定了這群人,所造成的影響力也非在大員的兢業努力所能比擬。

“快去見見都督吧,陳大總管。”風啟調笑一般叫了他一聲:“你現在可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了啊。人人都想知道你和都督會製定出怎麼樣的一些章程來。”

風啟這“炙手可熱”四字評價得一點也不誇張,陳羽霆在南大員忙碌了那麼些年,在當地也算有了相當高的名望,可放在兩京地區,誰知道大員“裏長”是誰啊?誰會去關注一個遠在邊疆的“陳裏長”呢?可這下就不同了,李彥直“或許會”點他來總管市舶司事務的消息一傳出,他可比新任的應天巡撫還引人矚目!

若是換了個人,哪怕是蔣逸凡,這會也難免要有些飄飄然起來,說不定就要擺幾個宴席,在眾鹽商、士紳麵前威風威風,陳羽霆卻揣著,在去見李彥直的路上,他心裏隻是琢磨著:“都督做事素來環環相扣,他造勢把我抬得這麼高,抬的不是我,而是市舶司總管這個職位,但抬這個職位為的又不是這個職位,而是要借此把開海的氣氛渲染開來。而他渲染這等氣氛,又一定與大員海峽的戰局有關。”

陳羽霆進上海的這天,李彥直正在長江入海口檢閱水師,陳羽霆出沒風波裏多年了,十分伶俐地跳上了船,開向主艦徽碧落,李彥直在船頭望見了他,特派了李義久來接。陳羽霆上船時細心留意,見李彥直左側隨侍著一幫文官,右側站立著一群武將,他本人的容貌雖沒什麼改變,但身上卻自然而然地出來一股睥睨東海的氣勢。陳羽霆卻將腰挺了一挺,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