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元錢:了結一場TOP夢(1 / 2)

接下來的1年多時間,對宋如華而言如同煎熬。

5000人大招聘變成了一場噩夢般的鬧劇。2000多個青年被托普錄用,在短暫的試用後又被相繼裁員。宋如華自嘲:“現在起碼有100萬人都討厭宋如華。”托普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上一再上演跳水慘劇,一家又一家銀行向托普急急地追債,很多債權公司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原本讓他感覺自豪的150多家子公司現在成了150多個“燙手山芋”。前些年視他如財神的各地官員也嗅出了異常,各地軟件園情況也開始不妙,政府開始以開發不力等理由收回先前協議中的土地,而園區招商工作更是寸步難行。

在招聘事件後的將近兩年時間裏,麵對重大危機的宋如華自始至終顯得茫然無策。其實,當時托普名下仍有不少優質資產,特別是各地的軟件園土地價值已經飛漲數倍——托普危機爆發的時候,正當中國房地產井噴的瘋狂時刻,天津順馳的孫宏斌正四處高價買地,如果運作得當,大可以選擇若幹塊有操作空間的土地割肉止血,渡過難關。而其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也很有出售融資或尋求合作的空間。可是,宋如華卻表現得非常遲滯,好像還一直在祈求有奇跡再次發生。

在2003年的很多時候,他試圖通過內部整治渡過危機。他先後完成了40個基本管理製度的起草和製定,對全國各家子公司的管理職權進行了重新界定,並確定了“物流服務”、“在線培訓”和“健康護理”三大業務方向。這些決議,日後都被證明是紙上戰略,從來沒有認真地執行過。

回天乏術的他繼續遊走全國各地,尋獵機會。在浙江慈溪,他宣布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慈溪”;兩周後,他又出現在四川彭山縣,與當地政府合作開發彭祖山;再數日後,他又現身成都,成立了一家“華僑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他在演講中宣稱:“IT業已經不景氣了,我馳騁商場多年,始終認為教育和保健這兩大產業前景最為可觀。”他的這些舉措,一次又一次向人們表明,托普的核心業務鏈已分崩離析。

也是在這段時間,宋如華又被媒體發現有轉移資產的嫌疑。在再三宣稱“決不放棄托普”的同時,他不動聲色地對集團的資產、債務及應收款項進行了一個大清理,此外還進行了很多讓外人看不懂的投資活動。《21世紀經濟報道》在一篇調查中評論說:“有理由懷疑這是托普在四處撒網、既得利益卻甚少的情況下,玩的一招‘金蟬脫殼’的遊戲,利用股權關係,將托普的資產通過其他途徑轉移……”

麵對這些質疑,宋如華仍然不予任何回應。時間最後讓所有人失去了信心,到2003年年底,公眾眼中的托普已經是人心渙散,一地荒涼,剩下的最後一個懸念無非是:宋如華將以怎樣的背影離去。

到2004年年初,銀根開始緊縮,宏觀形勢趨緊,宋如華喪失了一切自救機會。3月18日,托普軟件發布公告,身兼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裁的宋如華因病辭去所有職務;第二天,再度發布公告稱,宋如華將自己所持有的1800萬股股權,分別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兩位同鄉虞新友和夏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