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症為什麼久治不愈(2)(1 / 1)

超發貨幣,導致我國經濟的浮腫癡肥顯而易見:47萬億GDP,約等於我國土地、勞動與資本的年產出。47萬億的年產出,卻膨脹出一個總資產120萬億的銀行體係,釋放出一個廣義貨幣總量90萬億的M2(約合14.2萬億美元,同期美國M2僅有9.6萬億美元),透支出一個28.33萬億(約合4.5萬億美元,同期美聯儲僅有3萬億美元)的央行總資產。國內廣義貨幣M2超出GDP189%(同期美國M2與GDP的比率僅為64%),超出比率首創世界第一。我國的GDP僅為美國的1/2,各項貨幣指標反倒超出美國30%以上--廣義貨幣M2(14.2萬億美元)超出美國(9.6萬億)33%,央行總資產(4.5萬億美元)超出美聯儲(3萬億美元)34%。這些超出,都源於人民幣20年間的超發,超過了美元200年來的發行量。

這不能不讓人倒吸一口冷氣。除了津巴布韋與戰後的德國,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M2增長是高於GDP增長的。經濟總量,競爭實力,居民收入乃至整體社會財富遠遠不如美國的我國,短短5年內央行總資產暴增為4.5萬億美元,遠超過美聯儲的3萬億美元和歐洲央行的3.5萬億美元,躍居為全世界資產規模最大的中央銀行。常說什麼房價泡沫、資產泡沫的,說穿了,不就是貨幣泡沫嗎?什麼是貨幣泡沫?不就是日夜加班印紙幣嗎?貨幣發行是個事前秘而不宣,事後已放大成金融杠杆的過程,離開監督與製約怎麼行?

貨幣本應是一麵忠於實體經濟的鏡像。通俗地說,就是你長的到底有多胖,鏡子裏的你也應該有多胖。貨幣被濫印變成放大鏡之後,你照到的自己,就是哈哈鏡裏的浮腫虛胖癡肥了。浮腫,無疑是內分泌亢進的症狀,超發貨幣就是內分泌亢進。內分泌為什麼亢進?還不是因為求錢若渴,政府有投資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