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美國打造單極世界(2 / 3)

問:您怎樣看中國的戰略機遇期與未來的中美關係?

答:我想這是有趣的問題。美國是一個要同時處理很多問題的國家。目前它集中精力於恐怖主義,要擊敗恐怖主義的一些組織。但是我認為,恐怖主義不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始終如一的敵人。某此恐怖主義現在影響了我們的政策製定。我們國家的安全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安全都受恐怖主義威脅。我們之所以能集中精力於此,是因為我們沒有別的威脅。中國並未把威脅指向美國,日本對美國沒威脅。有人會爭辯說,北朝鮮是個威脅。其實,它對美國沒多大威脅,反倒是威脅著日本和中國。我們同日本的關係是穩定的。我們同中國的關係在改善,雙邊關係變得更緊密。不像亨廷頓教授所說的,衝突不可避免。我不相信這點。我認為,文明也在變化。我認為,對美國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恐怖主義,相反是大國關係,是如何管理目前的國際關係。雖然美國比任何其他單一的國家都強大,但是美國必須用友好合作而不是敵對的方式來管理國際關係。我擔心目前美國的態度會把許多人轉化為反美,不僅在政策上,而且在言辭上。我認為,對下屆政府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改變國際關係的氣氛,使大國之間的合作更舒適。合作可使大國避免對抗,以便為未來的關係奠定基礎,因為美國力量發展的勢頭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世界曆史上從未有過這種情況。

三、“新帝國”夢

“9·11”事件使美國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打擊。自美國通過一場血戰從大英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後,本土從未遭受過像“9·11”這樣的重創。1812-1814年的美英戰爭期間,雖然英國人登上美國本土、占領首都並火燒白宮和國會大廈,但那是發生在美國尚弱小的時期,而且後來美國畢竟還是趕走了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取得了“第二次獨立戰爭”的偉大勝利。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損失數千軍民,但那畢竟不是在“本土”。而“9·11”則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而且,發達的傳媒工具更使得民眾對“9·11”的慘烈有更直觀、深刻的感受。

“9·11”事件後,有人認為,“9·11”是美國開始走向衰落的標誌,但是更多的美國戰略家卻將“9·11”看成是美國推進霸權戰略的絕好機遇。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帝國論”在美國霍然興起,對美國的對外戰略產生了不可小視的影響。

在國際政治詞語中,“帝國”與“帝國主義”本是貶義詞。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浪潮中,“帝國”往往與封建王朝聯係起來,“帝國”是“民主共和”的對立麵,是革命的對象。到了20世紀,“帝國主義”有了特有的含義。按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的說法,“帝國主義”幾乎就是戰爭、侵略、掠奪的代名詞。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眼裏,“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是一路貨色。就是在美國人的詞語中,“帝國”也不是什麼褒義詞。美國人讚美自己的國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而為人類進步做出的一大貢獻就是促進了幾個“帝國”(俄羅斯、德意誌、奧匈、奧斯曼)的瓦解。

可是,鬥轉星移,到了21世紀,“新帝國論”、“新帝國主義論”卻成了美國的一些戰略家們所喜愛的一個字眼,並被大張旗鼓的宣揚。可謂是曆史輪回,“否定之否定”。不過,畢竟“帝國”與“帝國主義”前麵加上了個“新”字,表明今日他們所要打造的“帝國”不同於古代社會的各種以軍事手段擴張領土、疆域並統治異族為基本特征的“帝國”,甚至也不同於以殖民擴張為主要特征的“大英帝國”,他們所奉行的“帝國主義”也不是列寧所定義的“壟斷、腐朽、寄生的資本主義”,或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新帝國”之“新”就在於它並不象“老帝國”那樣謀求靠武力征服、奪取、占領、吞並領土,也不想對它國、它族人民實行殖民統治,也就是說,“新帝國”與殖民主義沒有任何關係;它對外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由它領導的國際秩序,使得它自己及整個世界都享受安全與和平,同時還促進自由、民主、人權和繁榮;它雖然也會對外使用武力,但那不隻是為了維護美國本身的利益,而是為它國人民“謀幸福”;它的治理方式不是殖民統治,而是民主,“新帝國”不是君主國,沒有皇帝,而是共和國,隻有民選的總統。 簡言之,“新帝國”就是美國單極霸權的一種實現方式,在這個帝國中,美國處於核心地位,它既是世界警察,又是領導者,同時也是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傳播者,換言之,在“新帝國”中,美國將集世界總統、世界憲兵、世界銀行家和世界“民主教皇”於一身。

問:您曾主編過關於“新帝國”的書,您怎樣看“新帝國論”?

答:問題是美利堅帝國將來如何變化。它依賴於美利堅帝國今天和明天怎樣做。美利堅帝國目前在中東正麵臨很多挑戰。沒人知道它會怎樣變化。

你知道布什總統今天發表了一個演說,我認為那非常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帝國。我們不稱它為帝國,因為帝國是個肮髒的詞。總統和國務卿從未承認我們是個帝國或有那種野心。總統的演說是關於中東的。它再次確認美國現行政策的目的是在這一地區實現民主化。演說聲稱,在中東接受一個非民主的國家,同像埃及、沙特阿拉伯這樣的非民主國家結盟是錯誤的。總統說我們不能再那樣幹了。我們將致力於在該地區完全實現民主,伊拉克是第一個地方。

從這篇演說來看,全部中東問題的解決,就是要使每個國家都像我們一樣。布什總統的觀念回到了威爾遜那裏。其他總統也有這種觀點,有的可能比布什更相信這種觀點,隻不過某些總統用不同的詞語,某些總統要在這裏應用它,而不是在那裏應用它。

我的觀點是,理解這個帝國的切入點是意識到,美國是一個非常意識形態的國家。我相信,民主資本主義將使美國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是從事對外政策工作的人認為,其他每一個國家也應當實行民主資本主義。所以那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日程。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盡管所有人都相信民主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展,但普通美國人並不太考慮對外政策。但我還是基本上同意我們的價值觀應當被世界應用。然而,這些價值觀將由它們自己擴展。所有的美國人會說它們應該自己擴展,千真萬確。但是事實是,它們沒有那樣擴展。今天在中東,為了擴展這些價值觀,我們從事了一場可預防的反對伊拉克的戰爭。或者它是一場新戰爭或什麼東西。在這場戰爭中,已花了大筆的錢。總統剛剛簽署了引人注目的870億美元預算案。也許最糟的情況是,美國士兵每天都被殺死。現在絕大多數從事對外政策的人都說,錢不得不花,犧牲不得不有。但他們不能使美國人民相信這一點。美國人說:870億美元去了伊拉克,同時我們卻有數千億的財政赤字,我們還沒有普及的健康保險,我們的士兵每天都有人被殺死。所以,很難說從現在起的20年會發生什麼,其原因是,很難說美國人願意為政策製定者實現其野心付款能維持多長時間。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對你強調,請記住,那不是妙法。世界上有這麼多的人認為,在“9·11”後,美國政策中的一切都變了,但美國政策卻是有連續性的。這屆政府的野心並不是它所獨有的。我記得,中國國家主席訪美時,克林頓總統就向聽眾表達了這種意思。在今天布什的演講中,他說我們知道曆史的方向,這個曆史的方向是,整個人類都同意我們所宣稱的美國價值觀。所以,所謂的像美國的這樣的帝國是什麼?在帝國中,你們將是幸福的,你們將是自由的,並且我們將是幸福和自由的,我們將是安全的。因為向世界其他地方擴展我們的價值觀,世界其他地方將變得沒有威脅。但是再一次,我們美國人要為這種美好世界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