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國怎麼辦:當金融危機改變世界(3)
最後,美國和歐元區國家重拾國家大舉幹預經濟的手段,破壞了自由市場原則。美國政府購買了20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的股票。財政部長保爾森說:“政府最終可能會投資於數千家這樣的機構。”此外,政府暫時為整個銀行係統的主要債務提供擔保。法國、德國和英國采取了更為廣泛的幹預措施,但手法略有不同。
所有這些措施將遏製國家減少幹預經濟的全球趨勢。如同薩科齊總統所說的那樣:“自由放任的時代結束了。”值此之際,世界的中心正在自然地、緩慢地偏離美國。
金融危機下,其他國家都在快速地衰退
在這些國家裏,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就數印度了。如同中國一樣,印度的金融體係在總體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從外來投資角度看,印度也還是個相當封閉的經濟體,因此不太依賴外來資本。觀察家預計印度將維持增長的勢頭,年增長率可能會達到6.5%~7%。但是,無論是財富還是內聚力方麵,印度都遠遠不及中國。特別是2008年秋季,由於2005年與美國簽訂的核協議遭到反對,辛格總理的政府險些在國會的不信任表決中垮台並解散。並且由於印度太汞中關注國內事務,不太具備提升地緣政治地位所需的條件,所以,在金融危機下,印度在領導世界的候選名單中被淘汰了。
世界其他許多國家,也大都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曾經長期向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提供信貸的西方銀行,如今卻因陷入困境而驟然中止了信貸服務;外來資本撤出後,許多國家貨幣、銀行係統和股市受到嚴重削弱;特別是一些經常項目赤字原本就高得驚人的東歐國家,還背負著巨額外債,目前尤其痛苦不堪。典型的例子就是匈牙利、拉脫維亞和烏克蘭,其中,匈牙利和烏克蘭已經獲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急貸款。
俄羅斯也算得上一個較強的國家,然而,在金融危機下,石油和其他農礦產品的暴跌導致盧布和股價近乎崩潰。梅德韋傑夫總統的政府不得不靠投入巨資支撐貨幣、金融體係和國有企業。俄羅斯擁有5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盡管開展了一些救援行動,使目前的財政狀況仍然穩固,但是,金融危機對該國造成的影響,狠狠地削減了它的地緣政治野心。從理論上講,如果奧巴馬主動示好,這可能有助於美俄關係解凍。不過,在此之前,莫斯科可能會采取赫魯曉夫1961年在維也納對肯尼迪采取的強硬態度。
再說伊朗和委內瑞拉。其實,金融危機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產生的影響是更為嚴重的,如同俄羅斯一樣,這兩個國家也因為油價下跌而蒙受了損失,不同的是,伊朗和委內瑞拉在外彙儲備上比俄羅斯更少。再加之伊朗國家的經濟本來就軟弱無力,這就更加重了國內的壓力;委內瑞拉也一直為推動查韋斯總統的國際議程而大肆揮霍,如今麵臨的問題更為嚴重。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與中國
黃紀蘇說:“中國不僅要拯救自己,也要拯救全人類。在金融危機之下,中國必須領導世界走出這場危機,中華民族要把這個任務擔起來,不論是否擔得動。”
中國將“剝奪”美世界金融調控者權力
金融危機把中國推向了世界領導的地位。中國或許能將世界從危機中拯救出來,並削弱美國的金融地位。金融危機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國家,中國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強有力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外彙儲備也許最終會成為世界經濟恢複的唯一平台。雖然中國經濟在2008年的第三個季度增長放緩,但它會繼續展示顯著的經濟活力。2008年舉行的G20會議中,彼得遜國際經濟研究總監FredBergsten表示:“如果中國此次應對得當,將有機會成為世界經濟新的領導。”意思也就是說,美國作為“世界金融係統調控者”的權力可能會被“剝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