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法國智慧(9)(1 / 3)

騎士的浪漫一提起法國人,除了“浪漫”,人們似乎找不出更加適合的詞來形容他們。“法國的女人像水,法國的男人也像水”是世人對法國人最典型的一種評價。法國人的裝束、法國人的外表、法國人的愛情以及法國人的生活方式無處不體現他們的浪漫特點。同時,“浪漫”不僅是對當代法國人的寫照,而且是對過去法國人的概括。

法國人的浪漫和多情可追溯到中世紀的騎士時代。騎士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階層,它時而屬於貴族的一部分,時而又是一個獨立的群體。

它起源於法蘭克王國的封土時代,法王將土地分給他的封臣,封臣再把自己的土地分給騎士,這樣便形成了封建的等級製度。君主和封臣關係對個人忠誠的要求很高,君主對封臣慷慨是為了培養這種忠誠。法國的長子繼承製也是法國騎士製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當長子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時,其家庭中的次子和幼子隻能被封為騎士。因此,騎士實際上是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一個階層。它與貴族階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歸屬。

騎士的天職是打仗,它也是賴以生存的唯一手段。威猛、忠誠、慷慨和禮讓是騎士必須具備的品質,懦夫是騎士所不能容忍的。同時,騎士又是一個特別浪漫的階層,騎士和女士的關係從中世紀以來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12世紀的西歐就有了“騎士愛”的提法,這種騎士的愛表現在:騎士崇拜、敬愛女士,女士對騎士的愛使騎士變得更加高貴勇敢。“騎士愛”是一種特別的愛情,以謙讓、禮讓、婚外戀和愛的宗教化為特征。所以人們對騎士的通俗評價是“不死在疆場,就死在情場”。如《中世紀的衰落》中所述:“騎士製度作為一種崇高的塵世生活的形式,可以被視為一種帶有倫理理想外表的美學思想,英雄的夢想和浪漫的情感是它存在的基礎。”

“騎士愛”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兩種:其一,遵守道德規範的,為愛情而愛的愛。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愛情。封建社會的婚姻不以愛情為結婚理由;婦女的不忠將損害貴族門第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不能生育的女子往往被丈夫所拋棄;嚴格的長子繼承製使貴族的幼子必須娶富有的女繼承人為妻;女子自己選擇夫君被看成有失淑女風範。因此,愛情在那個年代是非常難得的奢侈品。對於這樣的愛情在騎士文學中多有描繪,一個名叫《埃裏克和愛妮德》的故事就非常典型。

故事的主人翁埃裏克是布列塔尼國王的兒子,他在外巡時受到一個貧窮小貴族的款待,並愛上了其容貌豔麗、才智出眾的女兒。埃裏克對愛妮德一見鍾情,他想立即娶她為妻。於是,他馬上向她的父親求婚,並得到了同意。埃裏克把愛妮德帶回布列塔尼,從此他們成為了一對快樂的夫妻。

埃裏克為了愛情,放棄了武藝,沉湎在愛的浪漫中。在缺乏愛的年代,他似乎認為他已經得到了人所追求的一切,他什麼也不再需要。為了愛情而放棄騎士的責任使他的名譽一落千丈。他的妻子為他的行為感到非常擔憂。後來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他們夫婦一起外出去冒險,以圖重振威名。經過危險和困難的旅途,埃裏克恢複了自己的名譽,他們的愛情在騎士勇敢的行為中得到了升華。故事的結尾是,在愛妮德的幫助下,埃裏克成為出色的國王。

這種不計名譽地位,不求門當戶對的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在“騎士愛”中並不多見,它反映了人們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騎土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婚外戀。這種與基督教的道德規範背道而馳的愛情,比前者更為流行,它幾乎是“騎士愛”的一種固定模式。由於人們對基督教的信仰,所以這種愛情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當時一個叫安德裏阿思的人寫了一本《愛情論》,專門討論愛情與婚姻的關係,他對婚外戀持讚成的態度,認為這是人們生活方式中的一個必然現象。他用一個大貴族和一位小貴族出身的已婚女子的對話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他所描寫的故事是這樣的:這個大貴族向已婚女子求愛,但遭到了她的拒絕,理由是她已經有了相愛的丈夫。大貴族說:愛情和夫妻感情不是一回事,後者是光明正大的,沒有相互嫉妒的成分,帶有延續後代的目的,同時,夫妻之間的撫愛是婚約的一部分,不完全是因為情深意篤。情人間的愛情是一種不同的感情體驗,它更加具有刺激性和令人興奮的感受,這種愛情也是人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各執一詞,都無法說服對方。最後他們的爭論由香檳女伯爵瑪利做了裁決,她讚同大貴族的看法,認為婚姻和愛情不可能並存。她的觀點是如此的明確,似乎在向現代人證明真正的愛情隻有在婚外才能獲取。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他們所處的時代和境遇。安德裏阿思所說的婚外情是針對封建的婚姻製度而言的,他認為帶有經濟和政治目的的婚姻是不能帶來愛情的;而沒有愛情的生活又是人們所難以忍受的,所以婚外戀才被看成是可理解的事情,這也反映了人們要求性的自由,反對禁欲主義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