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別有洞天。
港澳台,大陸的末梢,卻是華人世界的夢想之地。港澳台地區的持續繁榮,是中華民族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最近幾年,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台灣三個地區的經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某種衰退,讓人憂心忡忡。在整個華人世界,也逐步出現了一些疑問,中國的“東方之珠”和“東方寶島”是否能夠光芒依舊?
其中,澳門的衰退,從某種程度上說,乃是一種必然。澳門博彩業一枝獨秀,工業並不發達,在內地改革開放時期,澳門對珠三角不能起到輻射作用,也就無法完成與內地的產業融合。最終,澳門成為孤島。
而橫琴開發,則為時已晚。如果早20年乃至30年開發橫琴,澳門可以拓展戰略空間,完成自身產業體係的布局。而在珠三角諸雄已經普遍崛起的情況下,澳門再去補課,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澳門再造,長路漫漫。
中國台灣地區的興廢,一直與中國大陸和美國的經濟發展同步。
台灣一直在後發經濟和發達經濟之間,充當著一個“大香港”的角色,承接歐美的產業轉移,並且成為美國市場體係的附庸,這是台灣以前崛起的本質。
眾多台灣企業的強勢勃興,使美國不再將台灣當做附庸,而是競爭對手;而相對大陸,台灣則處於產業鏈的上遊,特別是在麵板產業。台灣與大陸的產業互補,將更多於台灣與美國。
在未來,中國的崛起,以及大陸龐大的市場,將迫使台灣將戰略中心從美國轉移到大陸,徹底實現“脫美入亞”。
回歸大陸,才是台灣最終的歸宿。
澳門,風光不再
古代的澳門,是中國的海上明珠,獨領風騷數百年之久。
而自近代以來,隨著香港的崛起,澳門被香港的陰影遮擋了上百年。
更為嚴重的是,澳門博彩業的獨大,以及戰略空間的狹小,使其在整個珠三角內部日益式微,逐步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已經不再需要澳門,甚至連近鄰的珠海,亦舍澳門而去。
澳門回歸之後,博彩業開放,這能夠給澳門帶來多久的繁榮?
而橫琴開發,是否可以給澳門的明天一個新的希望?
世事如棋,濠江依舊。
2009年,新任澳門特首崔世安宣誓就職,在回歸10年之後,一度沉寂的澳門再次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煙花落盡之時,關於澳門未來走向的疑問,紛至遝來。甚至在崔世安就職的當日,關於澳門未來所麵臨的挑戰的報道,便充斥中外媒體。
新年之初,即傳來內地在海南開放博彩業的消息,其後,東南亞風情旅遊城市新加坡亦傳來開放博彩業的消息,若這兩地開放博彩業成為定局,那將對澳門未來博彩業造成巨大的衝擊。
抱病參加就職典禮的澳門賭王何鴻燊,似乎成為澳門未來的隱喻。
事實上,澳門,亦逐步成為一個被遺忘的城市。
第一節“東方拉斯維加斯”風光不再
在海南、新加坡開放博彩業之前,澳門的博彩業,即已危機重重。
至2009年,澳門已經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大賭城,澳門賭業至此達到開埠以來的巔峰時期。澳門博彩業的收入,已經由1962年何鴻燊剛接手時的300萬澳元,飆升至2008年的1098.26億澳元,成績斐然。
從巔峰到低穀,隻在瞬間。澳門博彩業繁榮的背後,隱藏著重重危機。
自1847年澳門政府將賭博合法化以後,澳門先後出現了三代賭王。而在1962年之後成為新賭王的何鴻燊,把持澳門賭業近50年,成為澳門曆史上享位最久、勢力最強的賭王。
自2002年後,澳門特區政府決定開放賭權,打破博彩業40多年來獨家壟斷的格局。2004年,美國賭王史蒂芬·永利在澳門開設金沙賭場。其後,港商呂誌和與威尼斯人集團合作組建了銀河娛樂場股份有限公司,後者將賭權分拆給金沙,金沙於2007年投資24億美元,設立“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澳門賭業由此從一家獨大的格局,變為三國爭雄。後來,特區政府又批準三家公司將賭權分拆,澳門賭業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至2009年,澳門已有賭場逾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