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實的農村就是這個樣子的。看上去詼諧搞笑,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無奈。這種無奈需要農民天生的阿Q精神來消解,長期底層的小人物生活已經養成了他們達觀、知命、順其自然的心態。這其中有酸甜苦辣,有悲歡離合。總之,比那些我們所能看到的影視劇裏的農村生活要精彩的多,相對於影視劇裏動輒就是“皇阿瑪”“格格”“公主”之流,脫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
有位老教授說得好,大清王朝對推動中國曆史進程的最大貢獻就是繁榮了影視劇市場,為現在的影視劇提供了層出不窮的題材和源源不斷的靈感。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這些編劇、導演和媒體從業人員非要死摳這些過去的曆史題材,而不去真正關注我們現在的生活。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至今還沒有看到一部真實反映農村和農民生活的電影,當然也許真正反映農村生活的電影和電視有是有,但是不給播。
也許,這也不能全怪那些編劇和導演們,因為他們不管拍得有多爛,總會有人看的,而與你農民真實的生活搭不搭得上邊,那是另一回事。管你相差十萬八千裏呢,拍了,老子能賺到錢就行!
先不說那些電視劇的反映主題,隻說說其中的一個細節就知道影視劇和現實生活的差距。我揣摩過幾乎所有能看到的農村題材的電視劇,無一例外地,農民家裏收拾得那叫一個幹淨,而且還相當整齊。看到這裏,我就看不下去了,因為太假。
我所生活的農村,家家戶戶幾乎千人一麵的邋遢,個別愛幹淨的人除外。東西到處亂堆亂放,破東拉西,齊聚一堂,這邊栓著豬,那邊挨著床的到處都是。我想這可能有兩個方麵的因素:一是與農民閑散的生活習慣和不講究有關。另一方麵,也說明,農民生活水平的低下,而且不是一般的低。
可是,即使是在生活水平嚴重低下很多人以為是民風淳樸的農村,也並不比繁華的都市更讓人留戀,這是我要重點說說的一個方麵,也是促成我寫這部小說的一個動因。
書本裏,那些淳樸善良的農民隻是由一群吃飽飯撐得沒事幹的作家矯情的描繪出來的虛假符號。當然,如果說,農民全部都是這樣,實在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當然願意相信,確實有淳樸善良的這一部分人存在,而且占大多數,可惜,這些人通常被人欺負,苦不堪言。
事實上,現在的農民普遍存在著“恨人有,笑人無”的心態,親戚鄰裏之間的克毒不亞於都市裏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比都市更赤裸裸。沒錢,笑話你;有錢,巴結你。這是典型的小民之風,嫡係親屬相互傾軋禍起蕭牆的比比皆是。
在農村,你沒有兒子,我可以負責任的跟你講,你完了。如果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兒子,我也可以負責任的跟你講,你也完了。
沒有兒子的,不管是你的兄弟叔伯還是鄰裏鄉親都會欺負你。而且,是說什麼時候欺負你就什麼時候欺負你,甚至連你落腳的那塊宅基地都保不住。在農村因為宅基地剋架的例子罄竹難書,我們家就屬於這其中一例。有兩個兒子的,和睦的少,內訌的多。一個兒子或許你還能指望著他孝順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兒子的,你別指望任何一個兒子孝順你,他們不常常拚得頭破血流給你添堵,那就是你天大的福氣了。
在城市裏,一個女人選擇一個什麼樣的男人,很直接地決定了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但是在農村,則是完全相反的。一個男人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則致命性的決定了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你是選擇一個潑婦還是選擇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直接影響著你的生活質量和婚姻質量。
也許,在農村,是不講究婚姻質量的,你能不被老婆揍就是不錯的婚姻質量。大部分女人對自己的男人輕罵重打,窩囊一點的打不還手罵不還言,稍為血氣方剛一點有點男兒血性的才會把老婆揍得心服口服。
我們常常說,打女人的男人不是男人,在情感上,我是支持這一觀點的,因為我也是女人。但是從理智上說,我卻並不支持,你說打女人的男人不是男人,是因為你沒有在農村生活過,沒有見過真正欠揍的潑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