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愛財、不做官的黃炎培(2)(1 / 1)

當然,不做官,不等於不做事。

1939年11月,他就與梁漱溟、章伯鈞等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誌會。1941年3月,他與張瀾、羅隆基、冷遹等人在重慶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並任中央常委會主席。1945年秋冬之間,他又與胡厥文、章乃器、施複亮等籌組了民主建國會,開創了中國政黨建設的新局麵。他也因此成為兩個民主黨派的創始人和領導者,這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毛澤東很看重黃炎培在工商界的影響。進城後,再與黃炎培見麵,就請他出馬辦兩件事,一是希望他做新中國民營經濟的牽頭人,二是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及早向民營實業家傳遞共產黨的聲音。毛澤東說,新中國成立後對待民營經濟將不同於蘇聯,不能用斯大林“趕盡殺絕”的做法,相反要予以利用和發展。黃炎培心有靈犀,第二天,他就把3份草擬好的電報交給李維漢代發,分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工商界朋友傳遞信息。

隨後,周恩來總理兩請黃炎培“出山”。麵對共產黨的誠意和盛情,這次黃炎培沒有再推辭,他以72歲的高齡,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長,成為4名開國副總理之一,站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複出做官,有違自己的清名,為此他對子女們解釋說:“情況不同了,現在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時,自家不應不做。我現在是做事,是為人民做事,不是為個人做官。”

做官後的黃炎培,曾在第一屆全國政協大會上,代表“民建”作了書麵發言,他慷慨激昂地說:“在東半個地球大陸上邊,建造起一所新的大廈來。這座大廈已題名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座大廈有五個大門,每個門上兩個大字,讓我讀起來: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富強。”

從延安的“窯洞對”,到“是為人民做事,不是為個人做官”,再到這“五門願景”,黃炎培表述了自己對文明社會的理想和追求。要知道,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和追求,他付出了許多,而且還將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