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唯一。於是,接下來的7天討論會,黃萬裏舌戰群儒,與其他專家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到最後,會議就開成了對他的批判會,人家再開會討論時,幹脆就不再邀請他參加了。
不過,接下來的事實證明,黃萬裏的論證是正確的。
1958年11月25日,三門峽工程開始截流。1960年6月高壩築至340米,開始攔洪。1960年9月,三門峽大壩建成,大壩下閘蓄水。工程總投資預算為13億元,而工程總結算時實際耗資達40億元。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這相當於40座武漢長江大橋的造價。是年,潼關以上渭河大淤,淹毀良田80萬畝,一個小城被迫撤離。渭河泥沙淤積直到距西安僅30多公裏的耿鎮。
結果,第一台1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剛剛披紅掛彩地發電不足一個月,便沒有了用武之地,後來隻好被拆到丹江口電站去了。此後多年,三門峽工程不停地改造修建,成為典型的爛尾工程。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羅隱曾專門寫過一首《黃河》詩,不知是否算是對後人的預警: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一千多年以後,黃萬裏一語成讖。此後他也不停地向各個方麵反映,並且,多次向中央領導上書,以證明自己的觀點。
然而,適得其反,他不斷反映的結果,就是他逐漸成了眾人眼中的另類,特別是水利專家中的另類,他被空前地孤立著。他的反映,大都如泥牛入海,沒有人再提及此事,也沒有人願意提及此事。對於決策者來說,三門峽已經成為曆史了,出現任何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建壩有建壩的理由,修壩有修壩的道理,即使將來把三門峽大壩炸了,也有炸的道理。這些,顯然超出了黃萬裏的理解範圍。
此後,黃萬裏把三門峽大壩結結實實地背在了背上,也被這座大壩結結實實地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