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女兒黃肖路說:“他是一個誠實的人,政治條件適合的時候,他講真話;政治條件不適合的時候,他講真話。對他有利的時候,他講真話;對他不利的時候,他還講真話。”
黃萬裏的女婿楊樂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的數學家,他評價嶽父說:“他在任何情況下從不隨大流,隻按科學規律實事求是地說話。”
我曾問黃大能,怎麼評價哥哥黃萬裏,他說:“無法評價。”
但此前,他曾在自己的書中和文章中也多次提到黃萬裏。黃大能如是說:“至於他有沒有做到父親教導的‘和若春風’,或是有沒有完全做到,我並不清楚,但‘肅若秋霜’他是做到了的。”
讓我們回到過去。
1933年,朝氣蓬勃的黃萬裏準備到美國留學,臨行前,黃炎培再三叮囑道:“專門學者,必須熟悉人情世故,考慮自己的主張必須行得通,否則將一無成就。”
這些話仿佛就是對黃萬裏敲的警鍾,換句話說,發生在黃萬裏身上的故事,不需要出門,回到家中,聽聽父訓,抖擻一下精神,轉身出門,一切自然就解決了,根本就不需要上書各類大人物。
黃萬裏自己總結人生時曾說過:
“父曾多次戒我驕傲,多次垂訓。古人雲:‘雖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驕,則其人決不得稱賢。’戒驕必須從內心出發,僅在形態上不驕,虛偽,猶不足道也。他內心頗讚我的才能,特別是詩文,但終其生未讚我一詞。父嚐與老友背後朗誦我的詩句,事傳到我的老師,父的後輩學生,我才知父背後讚我。我力遵父訓,但最後一點終未能做到。我在成人後所犯錯誤,要皆出此!”
1959年,黃萬裏和黃大能兩兄弟到北京醫院,看望住院的黃炎培,此時,二人皆為右派。黃炎培擔心地說:“今天看來,萬裏是反對三門峽工程,寫了得罪人的文章。大能是因為得罪了民主黨派內的某些人,總之,或多或少都是沒有掌握好做人之道。”
知子莫若父。黃炎培好像沒有提到黃萬裏的對錯,隻是說他沒有掌握好“做人之道”。這該是最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