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家的幾個兄弟中,黃必信性格最為內向,他為人樸實,沉默寡言。教書之外,並無什麼愛好,有時閑來無事,總喜歡用蘇州評彈演唱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其他人聽不懂他唱的是什麼,但他卻邊彈邊唱,樂在其中。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散淡平和的人,同樣被打成了“右派”,理由好像就是因為你姓黃。從此,黃必信便鬱鬱不得誌。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老實巴交的黃必信再遭衝擊,造反派輪番上陣,對他審訊逼問,內心脆弱的黃必信承受不了這種打擊,最後含冤而去。就在他去世不久,他15歲的女兒黃可清下落不明,失蹤了。連遭喪夫失女之痛,黃必信的妻子餘啟運痛不欲生,但是造反派並沒有因此而放過她,她被關進牛棚毒打致死。轉眼間,黃必信家破人亡,一家五口,隻剩下一對兄妹孤兒,相依為命。後來,這兄妹二人在大連也待不下去了,隻好變賣家產,到農村插隊落戶了。
命運蹭蹬,嗚呼哀哉!
好在黃必信的這一雙兒女非常勤奮,改革開放以後,二人雙雙考入大學,後又在親友的幫助下留學美國,並在美國成家立業。算是對英年屈死的黃必信一個安慰。
黃大能每每提到弟弟,都會長籲短歎,感慨命運之不公。
我問黃大能:“您父親知道這幾個孩子突然成了右派,他沒有什麼想法或提過什麼意見?”
黃大能回答說:“他說交朋友要小心一點。”
我問:“他也沒問您為什麼成右派了?”
黃大能說:“他用不著問我,報紙上都登了啊,他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反黨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