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建人的為學(4)(1 / 1)

周建人就是科學小品的創始者。

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周建人利用他掌握的生物、植物學知識,開始為一些報刊撰寫科普文章,傳播科學文化。他的科普文章中,有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如《熊貓是怎樣的一種動物》、《遺傳和變異》、《談談龍和蛟》;更多的是宣傳科學思想、科學意識的,如《戰爭·科學與民主》、《論人民應該多說話》、《科學信仰與迷信》等。這些小文章屬於那種看起來簡單,寫起來複雜的東西,它要求作者既要有專業知識,又要有精練通俗的文筆。一般來講,所謂的大家不屑為,而小家又為不了。因而,這些文章一亮相,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人們把它親切地稱為“科學小品”。

當年《自然界》的譯作者,老一輩著名科普作家賈祖璋在上世紀80年代回憶說:“周建人在商務印書館主編《自然界》時,就開辟‘趣味科學’欄,專載內容比較生動的生物方麵的文章。‘趣味科學’可以說是‘科學小品’或‘科普文章’的原始名稱。”

在風花雪夜的上海灘,和一些人的無病呻吟大不同,周建人倡導的“科學中國化,中國科學化,社會民主化”思想,帶有很強的針對性,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封建遺毒深重的社會。他創作的這些小品文,不論從傳播的內容來看,還是從傳播的效果來看,似乎和他哥哥魯迅的雜文一樣,也稱得上是投槍和匕首,也是啟迪大眾,蠲除蒙昧的良藥。即使放在今天,讀起來還是讓人耳目一新,充滿科學的魅力。

周蕖說父親周建人:“他治學主要在兩個方麵,一是生物,二是哲學。”

哲學是智者的學問,哲學的思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整理周建人的思想路線時,我們發現,從最初的進化論,到後來的人本主義、社會主義,周建人的思想不斷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他在與時俱進。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反對封建意識,追求民主科學一直占據著他思想的核心,盡管他曆盡各種政治風波,沉浮於各種思想旋渦,這一點始終未變。

粉碎“四人幫”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也進入了一個全麵反思的階段,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民族墮入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