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建人的為人(3)(1 / 1)

1987年6月周建人、王蘊如和章金萊(六小齡童)於北京護國寺家中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周建人往來較多地是葉聖陶、茅盾、楊之華等幾位老朋友,他們之間常有走動。他把葉聖陶看作摯友,他說:“這位老同誌是我結交的朋友中最好的一位”。周建人怕老友們不便,有事經常是自己主動去看望。友人登門,他也是早早迎候,唯恐失禮。晚年常常有家鄉的人來看望他,如扮演孫悟空的六齡童、六小齡童等。在他的朋友圈中,大家沒有利益糾葛,都是君子之交。

家人說:他不喜歡交往,可能年紀大了,精力也不行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以後,眼睛不好,耳朵也聾,跟人交往很困難,人家說話他聽不太清楚,看人他也看不清楚,所以就不願跟人來往。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默默地坐著,聽聽新聞廣播,或讓秘書讀讀報紙,或在院子裏走走。家人回憶說:很少聽到他談到個人什麼事,談到對某人怎麼評價了,沒有,很少很少聽到這個。

1972年,陳毅元帥去世了。周建人很是傷心,他很尊重陳毅。抗戰時期,周建人在上海失業了,他想到解放區去,但是他有肺病,行動不甚方便。陳毅得知後,專門派人送來1000塊錢,讓他養病,勸他說,解放區條件艱苦,不利於養病,還是在上海為好。對於陳毅的義舉,周建人一直心懷感激。然而,舉行陳毅追悼會的時候,有關部門以為周建人尚在杭州,便沒有通知他參加,使他喪失了與元帥最後告別的機會,這讓他很是惱火,他一路追問,到底是哪裏出了差錯?直至辦公廳的同誌當麵道歉才罷。為了彌補遺憾之情,他又專門到醫院,看望了陳毅的夫人張茜,這才稍安。

周建人和嫂子許廣平、侄子周海嬰早年也有來往。他比許廣平大幾歲,因此他對許廣平直呼其名,周海嬰則叫他“三爹”。而他的幾個女兒則按照上海人的習慣,管許廣平叫“媽媽”。

我問顧明遠:“在北京,周海嬰經常去看他嗎?”

顧明遠回答說:“過年、過節會來的。”

我再問:“和周作人的家裏有來往嗎?”

顧明遠說:“沒有,一直沒有來往,子女也不來往。他本來對周作人的一個兒子周豐一挺好的,也有一些來往。周豐一原來在北京圖書館工作,但是,反右時當了右派,他也不再來找他了,也就斷了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