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建人的為人(2)(1 / 1)

學會自立、養家,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而過早地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也是一個孩子早熟的標誌。

周建人給人的印象,是忠厚長者、徇徇儒者,為人平和低調,不事張揚,有長者之風。但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麵的,是立體的,遠不是表象那麼簡單。在60歲前,周建人一直在為生活打拚,做編輯、寫文章、當教師,掙錢養家。他要做的是證明自己的能力,獨立地生活,獨立地麵對一切挑戰。當年他隨母赴京,走得很堅決。在京生活的不如意,因為家庭不和,他拋婦棄子,隻身離京赴滬,也沒有猶豫。解放前,他攜妻帶女,冒險離開上海到解放區,走得還是很果斷。這一切,都顯示了他不凡的個性。

對於周建人的性格,家人的說法,可能更準確。

女兒周蕖評價父親說:“他的性格很硬。”女婿顧明遠說:“他比較倔的,不願意做的他絕對不做。”

顧明遠特意提到:他們老兩口說幹就幹,說要做什麼事馬上就做,不拖拖拉拉。比如,讓我去查個什麼資料,跟我說的很客氣,不著急、不著急。可第二天就問我了,你查了沒有?

有硬的一麵,肯定就有軟的一麵。周建人與人相處,很在意他人的感受,處處在為別人著想。他常常喜歡和普通的老百姓交往,卻很少見到他與官場的人來往。他的記性也特別好,與他交往過的人見麵不忘。1957年他曾出訪過尼泊爾,這也是他平生唯一一次出國訪問,與他同行的有幾位年輕演員,許多年後,他還常常提到他們的名字。晚年他曾到訪過湖南韶山,在那裏交談過的老鄉,他也一直記得他們的名字。

在北京他住的是四合院,為了安全,有關部門就在牆上架設了鐵絲網,他搬進去後,就讓人拆了。因為是平房,自己要燒鍋爐,燒鍋爐的鼓風機聲音很大,有些吵。隔壁的鄰居有意見,後來他聽說了,就把鼓風機搬到靠近自己房間的一邊,搬完以後隔壁鄰居好了,卻吵了自己。後來北京消聲器廠的幾個年輕人聽說了這事情,就琢磨著搞了個小發明,專門要給他做了個消聲器安在鍋爐上,但被他拒絕了。為此他還寫了一篇小文章,感謝這些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