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顧明遠和三好學生(3)(1 / 1)

結婚後,顧明遠和周蕖就住進了周家,其間雖然也有一些分合,但他們兩人大多數時間,還是和周建人住在一起,尤其是周建人從浙江回到北京安居後,他們就侍奉左右,直到去世,累計在一起生活了28年。

婚後不久,孝順的顧明遠回到江蘇老家,要把母親接到北京居住。但老母親死活不肯走,她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她為支持兒子上學曾四處借錢,如今這些錢還沒有還完,所以她堅持要把借人家的錢全部還清之後,才到北京和兒子團聚。這一堅持,又是好幾年。到北京後,顧母也住進周家,幫助操持家務,周氏三姐妹的幾個孩子,都曾得到老人的照顧。

顧明遠的母親也姓周,娘家在江陰也是大戶,上過幾年小學,能讀書看報,在鄉裏算是新式女性了。在家鄉,她要侍奉公婆,整日勞作。即使自己的丈夫棄己而去,她也沒有丟下公婆不管,依然照顧著年邁的老人。盡管日子過得清苦,但是她寧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退卻,堅持要讓顧明遠讀書,支持她這個理想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家的兒子長大後,能比那個拋棄自己的人強。她告訴顧明遠:“一定要爭氣,將來要超過你的父親。”雖然,他的丈夫隻是個中學教師。

顧明遠深情地說:“母親從小教育我這種不卑不亢的精神,對富貴的人不低聲下氣,對貧窮的人富於同情。”

顧明遠和周建人兩人業餘愛好都不多,共同的愛好就是看書。但二人在生活中交流的話題還是蠻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周建人一講就是國家大事和曆史上他熟悉的那些人物。

顧明遠回憶說:“他住在醫院裏,最後還給我講,秋瑾是怎麼搞革命的,當時是個什麼樣子的,誰出賣了秋瑾,好像最後一次給我講的這個事。”

顧明遠認為,嶽父周建人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人格上的,他曾在文章裏寫道:“我小時候由於家境貧寒,但又生活在周圍都是望族的環境中,因此,滋生了虛榮心和庸俗性。但與周老一起生活以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克服著我思想上的缺點和弱點,注意到人格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