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其學生合作編寫出版的《比較教育導論》於1998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2001年9月獲北京市政府頒發的教育教學(教材)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12月獲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他主編的《戰後蘇聯教育研究》,客觀、公正地總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蘇聯劇變之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成為戰後蘇聯教育研究的“封頂”之作,並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他主編的《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一書,於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獲第四屆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他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5年榮獲國家圖書提名獎,1999年榮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榮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這些成就足以看得人頭暈,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不論是立德、立言、立功,還是為人、為師、為官,顧明遠都能光前裕後,笑看人生了。
不過,我覺得,顧明遠真正的大家之言,反倒不在上麵那些獎項裏。
顧明遠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顧明遠說:“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
顧明遠說:“教育立法刻不容緩。”
顧明遠說:“師範生應免費上學,要吸收優秀青年當教師。”
顧明遠說:“應該取消三好學生的評比。”
顧明遠說:“取消奧數班,奧數班摧殘人才。”
這些話都是有的放矢,有的很尖銳,比如“取消三好學生的評比”,有的很具體,比如“師範生應免費上學”。前麵的話是對大眾媒體講的,後麵一句則是在一次座談會上,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