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能人?(1 / 2)

重慶黃山,通過了戒備森嚴的警衛,灰心喪氣的陳誠在一位身穿灰色長衫的人的引領下,走進了蔣委員長的官邸,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應該算是古時候的皇宮。

可是這裏的布置竟一點也不象皇宮,甚至連一般富足人家的布置也夠不上。這座樓裏的房間都是空空蕩蕩的,沒有鮮花,沒有圖畫,沒有掛軸,牆上也沒有裝飾布,更見不到名貴的擺設和古玩之類的東西。

來到了最後的一個大房間後,蔣委員長,中國大元帥,******一身黃嘰軍裝站在辦公桌前,沒紮武裝帶,也沒佩戴徽章、勳章和綬帶之類的飾物,甚至他腳上還穿著一雙中國的傳統老式黑布便鞋。據說這種黑布鞋雖然看上去不太考究,但穿上後腳卻十分舒服。

“辭修,進來。”******輕輕對陳誠點了點頭,並用右手指了指房間裏的一張長沙發。

陳誠輕輕地走過去,又輕輕地坐下來,房間裏過於安靜的氣氛令他有些不太舒服。好半天他才低沉的說道:“委員長,我有負您的重托,丟失宜昌,罪責匪淺。”

宜昌要地的失守,是八年抗戰中,******感到危機最大的一次重慶朝野上下,輿論一致譴責宜昌保衛戰的指揮官陳誠,使這位******的重臣的赫赫威名一落千丈。他不僅受到國民黨內、軍內和政府內一些要人的圍攻,民眾對此也非常氣憤。在當時的國民參政會上,有人公開散布“不殺陳誠不足以謝國人”的言論。

但陳誠認為宜昌失守的原因,與李宗仁在關鍵時刻判斷失誤,抽調江防軍主力北上有直接關係。他陳某隻是在戰役中途臨危上陣,當時敗局已定,決非他陳某過錯。宜昌失守,他陳某實為代人受過,招來恥辱。但他覺得自己有口難辯,負辱回到重慶,自知丟失國府都門罪責匪淺,便哭喪著臉前去見******,請求處分。

******好言相慰道:“宜昌守不住,早已在我意料之中。當時五戰區的情況就那樣兒,我是因為沒辦法了才叫你去抵擋一陣子的,對此,你不必過疚。”

******有一句口頭禪叫“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中正說的是他自己,而這個辭修,指的是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一般來說,******提拔人的時候有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是重用黃埔係出身的軍人,因為蔣是靠黃埔係起家的;二是重用同鄉;三是重用對******個人十分忠誠的人。陳誠是三者兼備。此外,他還是******的幹女婿,所以深得恩寵。

陳誠對******的明斷感到敬服。對李宗仁不主動承認自己責任,一直悶著不吭聲,聽憑輿論對他陳某的攻擊,而對李心懷不滿,但他沒有說出來。而是從兜裏拿出一份報告,雙手遞給******,說道:“職部請求戴罪立功,請委員長批準。”

******拿過報告看了一遍,眼前一亮,點頭道:“成立第六戰區,扼守宜昌以上的長江三峽段,使之成為拱衛陪都的天然屏障。很好,這個建議很好。”

“卑職不敢居功,這是從其他渠道看到的一些材料後,方有所啟發。”陳誠謙虛道:“委員長對之前報端刊載的有關對日作戰的戰略戰術文章應該有所耳聞,就是那個署名‘愚見’的記者,其實那些東西連他也不知道是何人所寫,何處而來?也為此十分困惑。校長,您看,這是卑職和軍委會參謀們參考其建議,研究整理後得出的全部結論。”

………反攻宜昌,至少在目前狀況下是無能為力的。第五戰區部隊,被日軍緊緊擠壓在鄂西北偏僻山區,已不便於顧及和指揮宜昌這個缺口了;南岸,第九戰區主力被遠遠甩到了側後,因而對江南鄂西地區和湘西地區的防務,亦是鞭長莫及。以宜昌為中心,北起鍾祥,西迤常德,形成了一個數百裏的空間,一個混亂複雜而薄弱的結合部。

宜昌以上的長江三峽段,成為拱衛重慶的天然屏障。若宜昌之敵繼續西犯,突破三峽天險,則重慶自然不保。若再失去重慶,國民政府就再無立錐之地。新建立一個戰區,負責拱衛重慶門戶,這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日軍若從長江方麵進攻重慶。江北,有縱橫數百裏的巫山和神農架原始林區擋道,因此,敵使用大兵團從江北進攻的可能性極微。從宜昌向西仰攻三峽天險,亦可能不大。江南的川湘鄂三省相銜接的邊境地區,大多為丘陵、山嶽地帶,湖南的常德、沅陵、辰溪經四川的黔江、彭水、涪陵,有公路與重慶相通;湖北的巴東、恩施、宣恩、鹹豐亦有公路通四川的黔江,而達重慶;宜昌南岸的安安廟經木橋、野三關到恩施、建始,有一條人行大道入川,直抵重慶,這些公路和大道,便於大部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