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3月,俄羅斯宣布撤消陸軍總局,繼世界上最大的一支陸軍事實上消亡之後,現在它的外殼也不複存在了。縱觀今日的世界,“大陸軍”作為一種實體形態依然存在,但作為一種“主義”,卻正在被摒棄。“空中力量時代”這一概念的漸漸明晰化,實際上就是以“大陸軍主義”的日漸暗淡作為背景的。
如果說一戰最大的殉葬品是“大步兵主義”的話,那麼二戰的殉葬品就是“大陸軍主義”。
空中力量時代,不是一個穩定的形態,它甚至還不被許多國家和軍隊確認。但它的來臨和繼續發展卻仍在一往無前地進行著。
海灣戰後,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整軍,一個較為一致的方向和趨勢是:三軍一體化。也就是軍隊功能和範圍的區分越來越走向綜合和籠統,陸、海、空職能分明,各戰區責任明確的狀況將不複存在。越來越短暫的作戰時間,要求指揮環節越來少越好,最好一步到位;也就是說,從作戰部隊到統帥部之間最好象頭腦和四肢一樣直接,而不要由總部到軍區到兵團再到軍師旅團營,死蛇一樣一根長鏈條,大大地衰減和延遲快速反應。戰場空間的空前擴大化,各軍兵種同時參戰,互相聯合,全軍一盤棋;各個戰場互相影響,互相製約,大家都是在不同戰場參戰的軍人,是什麼軍種已不重要。
盡管陸、海、空三軍不分彼此,但主要的戰場還是應該明確。在太空成為真正的戰場
目前還不是的情況下,空中戰場仍是主導戰場,它製約和決定著陸地戰場和海洋戰場。一切的戰役,戰鬥都必須在這樣的想定下去展開。比如陸軍裝甲集群的進攻;比如海軍水麵艦艇編隊的遠航反潛;不考慮空中力量參與的任何一個計劃都有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天空籠罩著地球,以陸地和海洋為戰爭舞台的軍人們就不得不接受被空中戰場製約這一現實。空中力量可以不完全依賴甚至一點也不依賴陸軍和海軍,便可遂行獨立的作戰這種作戰可以是戰役的也可以是戰略的
任務,而陸、海軍卻不能這樣自豪地誇口。
海軍由於擁有航母-海上空軍,所以有時尚可獨自遂行一些規模並不很大的任務,陸軍卻是真正的英雄氣短。在空中力量作為輔助兵種配屬陸軍的時候,它或可這麼說;但當空中力量作為獨立的軍種分離出來,並取得今日的主導地位,陸軍的困境要求它不得不轉變觀念,痛苦地接受它已淪為輔助兵種這一無可奈何的事實。
空中力量時代到來的意義決不隻局限於空軍戰略地位的提升,它是在改變著今天軍事的一切方方麵麵,這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革命。空中力量時代,首先改變了戰爭的時間概念。戰爭越來越成為不可預期和難以防備的事,對軍隊的“靈敏度”和高效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作戰效能的提高,必然要求軍隊的小型化。所以,“大陸軍”必須“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