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米脂煎餅(1 / 1)

賀抒玉:

米脂素有小北京之稱,源於米脂人崇尚文化的心態比比皆是。大戶人家十分看重子女的升學,誰家有子女出國深造,自然會受到輿論的讚譽。以至於一個小小的米脂縣於清朝末年就有三位讀書人考取了進士,為米脂贏得了文化縣的美稱。

米脂縣的飲食文化素來十分講究,這兒土地貧瘠,生活貧困,氣候寒冷,不產小麥,多以小米雜糧蔬菜充饑,麵食極少,有點麵粉也要留到過年過節或招待稀客。米脂人吃麵食很是考究,一點點麵粉,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食品。比如擀麵條、揪麵片、壓飴鉻、搓麻食、炸油圈、油幹烙、包餃子、蒸花卷、炸韭餅、攤煎餅等等。真可謂花式二樣。惟有這攤煎餅需要較高的手藝。先得要學會和麵糊糊的技巧,攤煎餅時還要學會掌握火候,不能烤焦了。煎餅攤得薄如紙張,還不能有破洞,吃起來筋而軟。小小一張煎餅有碗口大,吃的時候,拿起一張煎餅放在手掌裏或盤子上,把更芽、豆腐、粉條炒菜包在煎餅裏,還要加上一兩塊條子肉,用筷子包成長方形。吃的時候還要澆上醋、蒜末、香油調成的水水,的確是清香美味。,j、時誤隻要一吃煎餅,個個吃得肚兒圓。

每年清明節過後,自己家生了綠豆芽,才能吃上煎餅,外地來的客人,不會包,吃第一口就爛包了,菜餡分家,客人常常會顯出一臉尷尬相。

米脂縣的姑娘大都思想開放,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八路軍進駐米脂縣,不少米中女同學嫁了八路軍。嶽父家請女婿吃的第一頓飯常常就是攤煎餅。久而久之,就把吃煎餅起名考女婿飯。外地的女婿第一次吃煎餅大多要出點兒洋相,其實隻要多吃幾次就學會了包煎餅。女婿們在歡聲笑語的輕鬆氣氛中個個都會取得合格證明。即使個別手笨的女婿也會在女兒的幫助下順利過關,吃完煎餅皆大歡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