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業務流程
品類設定:設定的目的是確定構成品類及其各組成部分的產品。
品類角色:根據對消費者、零售商、供應商和市場的跨品類分析,設定品類的角色(目標),如表1-2所示。
品類評估:根據消費者、零售商、供應商和市場信息對品類(商品大組)、商品小組、商品群、品牌和單品進行分析的過程。
品類指標:為品類經營目標(如消費者、市場份額、銷售、利潤、自有品牌、產品供應等)或增長比率設定定性和定量的品類考核指標。
品類經營策略:製定品類的市場營銷(如強化集客力、提高交易量、增加現金流量、利潤貢獻、強化企業形象、市場維護、創造購買欲等)、產品供應(如貨源組織、配送、訂送、收貨、庫存、結算等)和店內服務策略。
品類營銷技巧:確立有效的品種組合、價格、貨架陳列、促銷和產品供應技巧,保證零售商和供應商實現品類角色、策略和指標。
計劃實施:製定和實施書麵的經營計劃,以實現雙方的品類角色、策略、技巧和指標。
品類檢查:對整個計劃的預期結果進行日常管理,包括對品類指標體係的對照檢查,使業務流程具有可操作性,成為日常決策的主要手段。
表1-2品類角色的特點
品類品類角色的特點
目標性品類①成為向目標顧客提供該品類產品的“首選”企業
②不斷向目標顧客提供超值服務
③帶動零售商所有品類的銷售、市場份額、消費者滿意度、服務水平,改善營運成本的管理
④為連接零售商及供應商的戰略夥伴關係服務
⑤帶動零售商的員工、係統和技術開發,實現企業的經營任務、目標和戰略
常規性品類(優先品類)①成為目標顧客購買該品類商品的“優先”選擇對象
②幫助確立目標顧客對零售商的印象
③向目標顧客提供持續不斷的、有競爭性的商品
④保證經營指標的總體平衡
⑤成為連接零售商與供應商的合作夥伴關係的紐帶
⑥在創造利潤、現金流量和投資回報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
偶然性/季節性品類①成為向目標顧客提供該品類商品的“主要”供應者
②幫助深化零售商在目標顧客中的形象
③向目標顧客提供經常性的、具有競爭性的商品
④在實現利潤、現金流量和資產回報方麵屬於次要
便利性品類①強化零售商在目標顧客中“一次購足”的印象
②向目標顧客提供滿意的、持續的價值
③在創造利潤和提高實際貢獻方麵發揮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