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反蔣派興奮而焦急地等著蔣介石被刺的好消息,以便到南京執掌大權,但過了許久也未見有什麼動靜,他們認為是不是沒有將錢花到?自古“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像王亞樵這樣專幹此事的“江淮大俠”,於是便派與王亞樵關係密切的國民黨粵係監察委員肖佛成和馬俊超攜巨款4萬元找到王亞樵。王表示,不是因為錢的緣故,而是蔣介石一向戒備森嚴,刺殺他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恐怕辜負眾位的期望。馬俊超即提出刺蔣不成可刺財政部長宋子文。宋是蔣的軍費來源,殺宋可以斷絕蔣的財政頂梁柱,逼蔣下野,另外宋子文若被殺也可起到震懾蔣的作用。宋子文經常在南京、上海之間來往,且保衛亦不是那樣嚴密,容易下手。王亞樵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便答應下來。他在大華公寓召開骨幹會研究布置,決定由鄭炮真去南京摸宋子文的行動規律,再定行動方案。結果後來在上海火車站刺宋子文未成,隻是將宋的秘書唐腴臚擊斃。
廣州政府是反蔣的大雜燴。掌握兵權的陳濟棠是實力派,但他畢竟是軍人。策應謀劃的是胡漢民,但胡對汪精衛的聯合采取了“去皮存骨”的辦法,隻許汪精衛加入政府,汪派骨幹陳公博,顧孟餘則排除在外,氣得汪精衛幾次想走。桂係的實力不在陳濟棠之下,控製著廣西。而孫科又自成勢力。各派爭權奪勢,絕無一致對蔣可能。
蔣介石對廣州政府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鬧得寧粵兵戎相見。正當雙方不可開交之際,“九?一八”事變爆發,形勢急轉直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蔣介石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得不釋放了囚禁近8個月的胡漢民,以求和解。胡於10月31日離開南京前往上海。此時的胡漢民對國事甚為憂慮,這可以從他的《和大廠中秋感賦十用側韻》中看出:
新朔雖已更,舊節能勿憶?
一日有圓蝕,萬人共興息。
吾道豈其南,大患真在北。
蛟龍失常馭,蛇豕食上國。
沈茭糜有功,煎豆日惟迫。
我亡唇及齒,天破日可塞。
當時養兔蟾,荊文太仁惻。
胡漢民致電廣州汪精衛、孫科、唐紹儀,請他們來滬參加和平會議,他在電文中說:“弟亦容或為過誤中之一人,然平日自檢,擔負以往過誤則較輕,而今日盼望吾輩糾正過去之心最切。”
10月18日,汪精衛首先率百人代表團到滬與胡漢民會晤。22日,蔣介石亦乘機抵滬,在孫科宅與汪精衛、胡漢民會見,三巨頭雖各懷心腹事,此事卻也隻能握手言歡,以示團結禦敵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