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秘書胡漢民(39)(1 / 1)

10月27日,寧、粵雙方代表正式會談,根據會談協議,蔣介石在南京、胡漢民在廣州、汪精衛在上海分別主持國民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分別選出各自的中央執、監委,然後到南京舉行四屆一中全會。

在會談時,胡漢民反對對日妥協的態度,反對他們要求國際聯盟解決日本侵略問題。胡認為,“國聯隻是一些帝國主義者的劇院,隻是世界一些弱小民族的屠場,國聯不會有正義,不會有公道,本身更不會有能力。”這個見解還是很深刻的,國聯派了所謂調查團到東北走了一番不是於日本帝國主義絲毫無損嗎?胡還尖銳地批評政府:“繼續以無辦法、無責任、無抵抗之三無主義為應付日本之唯一方針,則必國亡種滅而後已。”

對於國民黨,胡漢民也提出嚴厲的批評:“吾國民黨執政四年,毫無建設,平日鉤心鬥角於對人問題,以至弄到如此,太對不起國民。若是這種甲起乙仆,對人不對事的觀念不矯正,就是做到和平統一,依然不能免於亡國。”

胡漢民、汪精衛都意識到,蔣介石必須下野,國民黨內才可以進行權力的再分配;否則,目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蔣介石也認識到,黨內反蔣勢力的大聯合,不是槍杆子可以解決的,這是政治倒蔣,而不是軍事倒蔣;蔣介石在前者處於弱勢,蔣不得不決定辭職。辭職前,蔣介石對財政、人事都作了安排,為東山再起打下基礎。通過這次鬥爭,蔣介石決定成立複興社這一特務組織,用以對付黨內外的挑戰。對胡漢民、汪精衛、孫科這樣的黨內有地位、有實力的大人物蔣隻能施以權術,分化瓦解,但對其他反對者,蔣介石決定用殺雞嚇猴的方法予以震懾。

鄧演達是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主要領導,該組織的鬥爭矛頭是指向蔣介石政權的。鄧演達先後在黃埔軍校與國民革命軍內任職,利用這些關係他成立了黃埔革命同學會,並聯絡地方實力派,策動武裝反蔣,這對蔣介石是個極大的威脅,黃埔軍校是蔣介石的命根子。

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因叛徒出賣被捕,黃埔革命同學會的成員想依靠軍隊中的關係對鄧進行營救,鄧演達還以為蔣介石不會對他下毒手拒絕了。當蔣介石以中央黨部秘書長和總參謀長的職位誘降鄧演達不成後,立即惱羞成怒,動了殺機。他讓吳稚暉與戴季陶組成秘密軍事法庭,未經審判,就宣布鄧演達死刑。11月29日,就在南京、廣州、上海三地召開黨代會之時,由蔣介石的衛隊長王世和親自動手,將鄧演達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

蔣介石如此匆忙地殺害鄧演達,是顧慮到宋慶齡的營救。宋慶齡也是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領導人之一。她得知鄧演達被捕後就去找蔣介石要人,蔣介石厚著臉皮說:“二姐,這個人你是看不到了。”盛怒之下的宋慶齡將蔣介石怒斥一頓。

一切安排妥當,蔣介石在12月15日辭去“本兼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