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秘書戴季陶(12)(1 / 1)

1922年11月,戴季陶回到成都家中,見到了老母、大哥戴傳薪與兩位姐姐,18年後團聚自是悲喜交加,一言難盡。

由於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再加上地勢險要,曆來成為各路軍閥爭奪的要地,戰爭連綿不斷,“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戴季陶雖知孫中山的意願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還是殫精竭慮,在各路軍閥之間奔走,解釋孫中山對時局的主張,介紹孫中山的建國大綱,但收效甚微。1922年終戴季陶被四川省議會選為省憲起草員,赴重慶就職,受到各界歡迎,經過大半年的努力,製定了省憲草案。

戴季陶的母親黃夫人篤信佛教,幼年的戴季陶也經常跟母親燒香拜佛,那時不過是出於好奇罷了。這次自殺遇救後,冥冥之中,認為是佛祖所救,命不該死,從此對佛教深信不疑,每天與鈕有恒燒香拜佛,還給自己取了個法號--潛園居士。

後來他任考試院院長時,還研讀佛教經典,在南京的住宅專辟一室,供奉如來佛、觀世音的瓷像。布置有香爐蒲團,四壁掛有他親筆寫的金剛經條幅。手上常戴一串佛珠,還常常大談什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1948年,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時為了取得戴季陶的支持,還送給他一個金佛像。

戴季陶在四川期間,建立了國民黨四川支部。由於四川局勢多變,他的許多工作實在難以開展,又加上這時國民黨將要進行改組,孫中山囑在四川待了8個月的戴季陶回滬。

1930年春,不忘救命之恩的戴季陶托人帶給齊順發、楊開鋥1000銀元,一封感謝信,各一塊匾額。贈齊順發匾額的題字是“佛心俠骨,古道照人”;贈楊開鋥匾額的題字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1931年春,齊順發、楊開鋥應戴季陶邀請,各偕全家共十幾口人,到南京戴家做客。一向不以官職送人的戴季陶這次卻表示要將齊、楊給予安排,但齊、楊二人覺得沒什麼文化,難以勝任,便謝絕了。戴季陶派副官陪同兩家人在南京遊覽觀光後,又在他們走時送給每人一匹綢緞。

以後,他每年均給齊、楊二家寄錢,直到抗戰爆發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