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鎬、麻貴、李如梅等禽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楊鎬、李如梅種種奸罪。麻貴碌碌無狀,大都賊至則蓄縮不前。兵敗則匿實不報,外墜賊計,內喪士心。
丁應泰參劾楊鎬一事,鬧得王京城內沸沸揚揚。
楊鎬本就為島山失策悔恨、羞愧不已,懶於見人。又聽說被丁應泰參劾,
① 票擬:內閣輔臣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將擬定之辭句寫於票簽之上,附本進呈皇帝裁決,稱為“票擬”。明神宗怠於朝政,奏章的批複大都由內閣大臣擬寫。
內心鬱結萬分,整日飲酒,度日如年。
三月二十日,楊鎬又在軍帳中飲酒到了深夜五鼓。快要撤席時,楊鎬拉著禦史陳效,坐在廊下席上。二人牽手而坐,暢懷大談。
楊鎬趁著酒醉:“年兄我為什麼被遠棄到異國來?”
陳效回答:“就因為你一片忠心,沒有你,誰來擔此重任?”
楊鎬又問旗鼓手李逢陽:“我們如何?”
倉促之間,李逢陽不知怎麼回答,就跪下來:“兩位老爺都好。”
楊鎬的臉上露出異常淒苦的笑容。李逢陽慌忙又補上一句:“老爺是忠心報國,貴名在後。”
兵馬倥傯如此,家中丁憂了,連守孝也顧不上,還談什麼忠心,什麼貴名?
楊鎬此時無比心酸、心痛、孤寂、愁苦,對陳效說:“倭賊平,我死在朝鮮。倭賊不平,我也死在朝鮮。”
又對李逢陽說:“為我買七尺之柩,葬我於朝鮮之土。”語畢,淚流不止。
陳效也異常同情楊鎬的境遇,隻顧喝酒,說這麼多幹嗎,說著說著,竟也愀然抽泣。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楊鎬的英雄淚惹得李逢陽和左右侍從紛紛抽噎起來。於是,一幫人簇擁舉杯,喝個酩酊大醉,直到第二天清晨。
許國威聽說楊鎬被參,率領明軍將官聯名遞上奏本,聲援楊鎬。楊鎬也追究被參之責,把周升囚禁起來,差點兒鬧出兵禍。
邢玠標下將官周冕與周升是結拜兄弟,聽到周升被囚,竟然嘯聚麾下三千浙江兵,前去圍攻楊鎬。楊鎬敞開大門相待,副總兵彭友德、遊擊許國威等擐甲執兵,護佑楊鎬。局勢一觸即發。幸虧遊擊陳寅及時趕到,竭力隔阻,最後楊鎬放出周升,才化解了這場兵禍。楊鎬,堂堂正正的東征軍統帥,已窮途末路。
六月初四,丁應泰彈劾的奏章呈給明神宗。
當蔚山捷報傳來,明神宗是何等興奮,一下子就撥下十五萬兩白銀:以銀五萬兩,賞二十三日之功,又以五萬兩,賞二十四日之功。劉給廷赴朝時,又出五萬兩銀子。傾注了無數心血,換來的卻是滿紙的謊言與敗訊。
明神宗雷霆震怒,咆哮著要把楊鎬處斬。首輔趙誌皋豁出老命,冒死營救,明神宗才下旨,令刑部審訊。竭力推薦楊鎬的內閣大臣張位也受到牽連,削籍為民。
依律審訊之後,刑部尚書兼理兵部事蕭大亨作出懲處:
楊鎬革任回籍。
邢玠速赴王京,暫經理軍務。
麻貴、李如梅策勵供職,俱候勘明。
沒有砍掉楊鎬的腦袋,算是他的通天造化了。
楊鎬雖然被參倒,但他在朝鮮人心中卻是無比崇高。因為“丁酉再亂”時,南原失守,陳愚衷主動拋棄全州,日本人攻勢淩厲,京畿危在旦夕。在這存亡關頭,楊鎬取得稷山大捷,遏住日軍北犯勢頭,扭轉了戰局。
所以,朝鮮人對參劾楊鎬的軍門主事丁應泰恨之入骨。
七月,丁應泰上疏參劾楊鎬在朝鮮築城,難保異日朝鮮圖謀造事。這樣憑空捏造的莫須有罪名令朝鮮君臣憤慨至極。
國王李昖派遣左議政李元翼、參判許筬,前往北京,向明神宗麵奏辯誣,並伸救經理楊鎬。李元翼、許筬晝夜星馳,在遼寧鳳城遇到正欲回王京的邢玠。邢玠向朝鮮使臣透露了朝中形勢,說:“楊鎬竭力擔當東征大事,反而遭到非情誹謗。朝鮮陪臣去的正是時候,要盡快向朝廷奏明真相!”
朝鮮舉國上下一致聲討丁應泰,挽留楊鎬的呼聲不斷高漲。
七月初五,傍晚,朝鮮重量級的人物柳成龍率領百官,王京士民也自發同去,向楊鎬的經理衙門,呈上文書,懇求楊鎬念及朝鮮當前危局,留在朝鮮。文書中,柳成龍等人視楊鎬簡直如同朝鮮的救世主,用那時最漂亮的詞彙來讚美他:
大人以萬邦為憲之才,任萬裏長城之寄,當醜虜逼近之時,自西馳到,折其方張之勢;當隆冬極寒之日,親冒矢石,收其連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