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陳璘水師抵達古今島,與李舜臣會合。豐臣秀吉令日本各路大名對其子秀賴誓忠。
八月初五,豐臣秀吉病情加重,召見五大老。
八月十八,豐臣秀吉死於伏見城。明軍三大提督麻貴、董一元、劉給廷各率所部,陸續南下。
八月二十,日本五大老會議上,作出從朝鮮撤兵的決定。
八月二十八,日本四大老連署撤軍令。
九月初四,丁應泰再次來到朝鮮王京。
九月十四,陳璘率水師自古今島赴順天城。
九月十八,董一元進入晉州城。
九月十九,董一元攻克望晉。劉給廷設計誘出小西行長。
九月二十,董一元攻克昆陽。陳璘向順天進發、麻貴逼近蔚山。
九月二十二,陳璘進攻順天失利。朝鮮國王李昖為丁應泰所彈劾,自此日起閉合不視朝七天,席槁待罪。
九月二十八,董一元進攻泗川舊城。
十月初一,董一元自泗川潰退。
十月初六,麻貴聞知中路敗訊,退往慶州。
十月初七,劉給廷自順天解圍而去。
十一月初七,陳璘聽到豐臣秀吉死訊,率水師自古今島出戰。
十一月初十,陳璘水師封鎖順天退路。
十一月十五,東部的侵朝日軍開始向釜山撤退。
十一月十七,島津義弘馳援順天。
十一月十八,露梁海戰,陳璘水師圍殲島津義弘所部,斃敵一萬三千餘人。
十一月十九,小西行長自順天突圍,退往巨濟島。
十一月二十一,陳璘圍剿南海乙山殘敵。
十一月二十四,毛利吉成自釜山渡海回國。
十一月二十六,陳璘從南海由陸路抵王京。
十一月二十五,小西行長、島津義弘自釜山渡海。
十二月初十,小西行長、島津義弘回到日本,抵達九州築前霸家台。
十二月十二,侵朝諸將抵伏見城,謁拜後陽成天皇之後,各自返回封地。
萬曆二十七年(1599)
正月,麻貴、劉給廷、董一元、陳璘等自朝鮮撤回明朝。
二月二十七,經略邢玠率四路明軍開始撤出王京。
三月二十,明神宗起用孫化龍剿楊應龍。調陳璘、劉給廷等南征。
四月,明神宗召邢玠回國,留下萬世德及二萬五千明軍守衛朝鮮。
四月二十五,明神宗駕臨午門。將日本戰俘斬首示眾。
閏四月初八,明神宗頒詔天下。
七月,朝鮮權慄病死。
九月初五,石星病死獄中。
九月二十五,沈惟敬被斬首。
萬曆二十八年(1600)
八月初六,明神宗下詔罷朝鮮戍兵。
九月,萬世德返回遼東。
九月十五,日本關原合戰。德川家康取得統治權。
十月初一,小西行長、石田三成、安國寺惠瓊在京都六條河原斬首。
萬曆三十一年(1603)
二月十二,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
萬曆三十五年(1607)
五月初五,朝鮮柳成龍死,終年六十六歲。陳璘也在五月病死任上,享年六十四。
五月初六,德川家康向朝鮮發出國書。
萬曆三十六年(1608)
二月初一,朝鮮國王李昖死,世子光海君李琿繼位。
萬曆三十七年(1609)
三月,對馬藩宗氏同朝鮮簽訂《己酉條約》。
萬曆三十九年(1611)
六月二十四,加藤清正死去,享年五十。
萬曆四十三年(1615)
五月初八,德川軍攻下大阪城,秀賴自殺,豐臣氏滅絕,日本戰國結束。
萬曆四十七年(1619)
四月十六,薩爾滸大戰,劉給廷戰死。
七月二十一,島津義弘死去。
萬曆四十八年(1620)
七月二十一,明神宗駕崩,享年五十八歲。
崇禎二年(1629)
九月二十六,楊鎬被殺。十六年後,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