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個開得過分的玩笑:魏忠賢(2)(1 / 3)

在那些精明之徒對才人與皇子不那麼待見的時候,他卻自始至終,謹謹慎慎,恭恭敬敬,一絲不苟,以至於在宮中很有些忠心耿耿的口碑。才人一高興,就讓他恢複了本姓,改名叫魏進忠。

魏進忠的另一個特點是性格討人喜歡。他身軀壯大,性格開朗爽快,重感情,又有點沒心沒肺,對人沒多少戒心。這一點,在以陰毒險狠著稱的太監群裏非常少見,因此也非常受人歡迎。雖然被視為“傻子”,可是人見人愛。另外他身體靈活,是個運動型的人,“喜馳馬,能右手執弓,左手控弦,射多奇中”。

在動手方麵,可謂心靈手巧。和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也經常能逗人開心。小皇孫剛剛懂事,就喜歡跟在他屁股後頭玩。很久以前與女兒生離死別了的他,對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也異乎尋常地有感情。

由於太子被人冷落,這位皇長孫自然就更加沒人重視。按理,作為龍子龍孫應該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萬曆皇帝從來也沒有關心過此事,直到成年,這位皇長孫也沒讀過書,認識的幾個字還都是身邊的太監們沒事時教的。

至尊的天子在底層文化氛圍中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笑話,而事實確實如此。明宮的規矩,後妃從不親自撫養嬰兒,皇子是在奶媽、太監和宮女們的照顧下長大的,這些人都來自社會底層。在這些人中長大的小皇孫,更像一個在鄉村中長大的被慣壞了的野孩子,對自己的直係親屬,對朝中的大臣,都談不上有什麼感情,卻唯獨對身邊的這些人感情深厚,宛如家人父子。

皇孫最熱愛、最依戀的,是自己的奶媽客氏。真正的母愛,是客氏給予他的。因此他對客氏的感情,與親生母親沒有任何分別。都十六歲了,他還和奶媽住在一起,形影不能分離。登基之後,按慣例奶媽不能居住在大內了,可是客氏才出宮兩天,他竟然“思念流涕,至日旰不禦食”,隻好又不顧群臣的反對,把奶媽接了進來。從此之後,備極榮寵,風光不在太後之下。

十分自然,這個後來成為明熹宗的孩子“不好靜坐讀書”,而是好動,愛熱鬧,喜歡興高采烈地嬉戲,玩起來沒完沒了,不知道節製。

他喜武,愛看鑼鼓喧天的武戲,也愛自己舞刀弄槍,更喜歡騎馬射獵。

少年之後,他又對木匠活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顯示出了傑出的工藝天賦。他能自己設計精巧的玩具,“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啟閉灌輸,或湧泄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皆出人意表”。有一段時間,他對木匠活的熱愛達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常常帶著幾個太監“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如果生在民間,這孩子有可能成為一個能工巧匠。可惜的是,他是“天潢貴胄”,因此,這一切在記載進史書之時,不可避免地作為他行為離奇的佐證。事實上,這不過是興趣廣泛精力充沛的孩子的正常表現。

在他騎馬、射箭或者舞刀弄槍的時候,總有一個身軀高大的人跟在身邊,那就是魏進忠。小皇孫的騎馬、射箭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做木匠活的時候,魏進忠也是最得力的下手。

小皇孫要什麼玩具,魏進忠都會千方百計淘弄來,小皇孫一高興了,就喜歡拿這個老仆搞個惡作劇,開開玩笑。當夕陽從紫禁城頭落下之後,魏進忠經常會坐在小皇孫身邊,絮絮地給他講些宮外的市井奇聞或者鄉下的古老傳說。

長年的耳鬢廝磨,這一老一小之間形成了一種說不清楚的亦主亦仆、亦親亦友的關係。一天見不到小皇孫,魏進忠心裏就空落落的,在他心裏,這既是他的主人,又模模糊糊地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

直到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五月,這個孩子當了皇帝,魏進忠對他的這種近乎親緣的感情仍然沒有絲毫衰減。那一天,皇帝在西苑蕩舟取樂,不小心翻了船。魏太監一時心急,忘了自己不會遊泳,竟不顧一切地跳進水裏救皇帝,結果幾乎搭進了性命。這孩子後來幾乎成了他的命根子,他的忠誠,已經不是基於尊卑關係,而成了內心的感情需要。

五十二歲鹹魚翻身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魏進忠五十三歲。這一年,他的命運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首先,是這一年七月,萬曆皇帝崩逝,戰戰兢兢地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終於登基,成了明光宗。魏進忠所在的皇長孫居所一下子成了準東宮,皇長孫身邊的大小仆役都興高采烈,氣焰頓長。魏進忠也因與準太子關係親密而在宮中備受尊重,這讓多年默默無聞的他心情舒暢不少。

誰都沒想到的是,明光宗登基才一個月,就因為縱欲過度,一命嗚呼了。一轉眼,昨天還在宮裏淌著鼻涕四處亂跑的長子朱由校成了天子。

這一轉機來得太快了,所有的人都有點暈頭轉向。魏進忠更是興奮不已。原以為正當盛年的光宗怎麼也得做個二三十年的皇帝,自己這輩子可能看不到小皇子登基了,沒想到這一天這樣快就到了,快得讓人一時反應不過來。看來自己這輩子很有可能混個什麼膳食處的首領太監之類的體麵角色,回到肅寧,縣太爺可真得親自接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