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洪承疇這個戰略構想遭到朝廷的激烈反對,性格急躁的崇禎和那些精通小楷和八股的官員們一致主張速戰速決,他們認為天朝大國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異族,實在是一件奇恥大辱。指責洪承疇怯懦畏縮、糜餉勞師的奏章一件接一件地遞到皇帝麵前,皇帝則派出一個又一個太監到前線監軍,諭旨裏流露出愈來愈明顯的懷疑和殺機。被逼無奈的洪承疇倉促出戰,結果是全軍覆沒。洪承疇不是敗給了滿洲人,他敗給的,是自己的同胞。
吳三桂是洪承疇遼東遭遇全過程的見證人之一,他親眼目擊了洪承疇在內外夾擊下走向覆滅,這令他膽寒不已。和每個處於曆史大情節之中的人們一樣,他並不能清晰洞見情節的轉折點,但是他每時每刻都能感到充斥帝國的死亡氣息。這個帝國就像一艘龐大而破爛的大船,在風雨飄搖之中,不知還能支撐多久。
他吳三桂,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吳三桂,為什麼非要用自己的新鮮亮麗的生命去做這艘破船的殉葬?
“白皙通侯最少年”
即使隔了三百年的曆史煙塵,吳三桂的生命光芒依然能穿透的覆蓋,明亮我們的視野。
這是一個充滿激情、欲望、才華、能量的生命,上天賦予這個生命那麼多優越之處,似乎並不是為了讓它滿載著遺憾消殞。
吳三桂堪稱美男子。祖籍江蘇高郵,彌漫著水汽的杏花春雨的江南,吳三桂本人卻是在風霜凜冽的遼東長大。江南的水汽和塞外的長風同時融進了他的氣質。吳三桂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在白皙的麵龐上,兩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條挺拔的鼻梁,十足地挑起了男子漢的英風颯氣。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間那股端凝沉穩之氣,竟如深潭靜水,瀲灩襲人。
三百年前的是這樣記載的:
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
延陵將軍美風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沉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年少成名的吳三桂就曾在北京短暫逗留。在上流社會的圈子裏,有著傳奇經曆而又風姿俊逸的他幾乎引起了轟動。名公巨卿乃至文人雅士們都以結識他為榮。他兼粗豪與文雅的氣質,使名動京師的大詩人吳梅村十分傾倒,為他留下了“白皙通侯最少年”一句。
從兒童時期起,吳三桂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品質。膏粱子弟的他當然同樣貪玩調皮,但是在練武場上,他卻表現出一般兒童所沒有的自律能力和吃苦精神。在長時間單調而艱苦的練習中,吳三桂異常投入,從不偷懶。另一個突出的品質就是爭強好勝,從不服輸。根據現有資料判斷,吳三桂的神經類型極好,智商很高,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均為一流,天賦極為突出。
祖大壽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質,對他極為寵愛,廣延名師,悉心栽培。才十幾歲,他的一身騎射本領就已十分出眾,校場上常常奪魁,在關外軍中已小有名氣。
唯一遺憾的是吳三桂對讀書不太感興趣。一心望子成龍的吳襄在培養兒子上不惜工本,曾叫吳三桂投在董其昌門下讀書,無奈吳三桂實在不是此道中人,吳襄也隻好由他去了。好在當時對武將的文化素質要求並不高,武功騎射是衡量武將才幹的主要標準。
但是,出眾的武功和傳奇般的孝勇之名,並不足以解釋吳三桂令人目眩的升遷步伐。吳三桂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的處世能力。他屬於多血質類型,社會協調性極強,善於感知別人的情緒反應。
不論什麼場合,他都能鎮定自若,在戰場上,吳三桂表現出的勇氣和沉著使他能贏得所有軍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場合,吳三桂的沉穩風度使他能永遠成為人群中心。
吳三桂城府極深,精明機敏,和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成熟許多。年紀輕輕的他在關外上層人物的圈裏就有著“輕財好士”的美譽。雖然年紀輕輕,又是名門之後,可吳三桂身上見不到一點紈絝之氣,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顏悅色,彬彬有禮,從無疾言厲色。尤其是對那些地位較低的人,他同樣和藹可親,一臉坦誠,讓人大有受寵若驚之感。
吳三桂熱衷於廣泛交遊,人有所長,他總是千方百計要與之結識,別人遇到困難,他經常主動慷慨解囊,一擲千金。對於那些身居高位於他的前途大有關礙的人物,吳三桂更是善於攀附,不顯山不露水之中每每贏得他們的好感。
天啟年間,初出茅廬的吳三桂認這位高權重的高起潛做了義父。大學士方一藻巡撫遼東以後,吳三桂很快和其子方光琛成了結拜兄弟。洪承疇經略遼東之後,他又和洪的親信幕僚謝四新結為至交。所以曆任邊關大吏無不對吳三桂寵眷有加,他不發跡,還有誰能發跡?
在謙恭謹慎八麵玲瓏的背後,是他那深藏不露的強烈欲望。在內心深處,吳三桂是一個極為自負、極為自傲的人。自身的出眾素質和不斷的成功使他對自己的能力極為自信,吳三桂深知自己是個欲望強烈的人,包括功名欲和享受欲。他絕不會把這一生白白放過,他要居高位,享大名,得到天下最美好的女人。他還要封妻蔭子,光宗耀祖。
讀《後漢書·皇後紀》時,吳三桂不覺擲書長歎:“‘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漢光武帝劉秀語),餘亦遂此願足矣!”而隻要向社會上層攀升,生命價值、個人欲望,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得到解決。這真是一幅簡潔而絢麗的人生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