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342 奈良蟄伏之日(1 / 3)

之所以將這個莫名其妙出現,沒有什麼合理名分的“上條幕府”的陣幕設置在了奈良而非是景嗣所熟悉的岐阜,一方麵是為了便於鞏固畿內的統治,另外一方麵的話,也是景嗣的確是挺喜歡奈良這座城市的——比起他燒掉的那座京都來說,他認為這座城市真的充滿了和風之美,雖然沒有金閣寺鹿苑,但是那種佛教昌盛之地的氛圍,就好像是走在路上都會覺得附近的一草一木都有著相當的禪意那樣。

作為平城京的奈良,並沒有明顯的“城市”以及“鄉村”的區別,沒有那種密集的仿照唐朝都城而建成的京都格局,而是以一種日本本土的風格進行著設計。可以說奈良的街道,並不是任何設計師而構成的,相反,是奈良的居民們自發建設的。

一個個小村落的小村屋不斷的翻新構成街道,而街道的人多了則自發的建築了一條條可供車馬進行的石頭小路來方便交通,幾個街道在互相溝通之後,便成為了奈良的一個城區。所以,奈良的特色並不是什麼“城中村”而恰恰是由村莊組成的城。

就連景嗣在奈良設下的別館,作為一代幕府將軍的府邸,也是沒有什麼門前車馬若市的感覺,而是一副相當清淨的樣子,除了門口的武士們兢兢業業的和石獅子一樣的擔心著刺客潛入之外,單純的人流量上來說,要比景嗣曾經所居住過的清州町奉行所還要少上一些——奈良的人們總是謹遵自己的生活節奏,不依照外界的改變而改變,即使畿內多次巨變,他們還是依舊過著原來的日子,對於新來的統治者他們既不畏懼也不巴結,隻是用著一種無視的態度去應對。

反正不管是誰統治的話,賦稅和兵役都是逃不掉的,安心禮佛的奈良人對於這種事情顯得相當溫和,畢竟奈良的佛教,和日本那種崇尚極端的一向宗才沒有半毛錢關係。鑒真和尚當年舶來東渡所傳來的佛教還是很好地被保存到了現在,就算是建立了興福寺這樣的曾經擁有萬餘僧兵的大勢力,人們還是習慣於去崇尚那種無為且清靜的“佛”,如此說來,奈良的人們或許都有一顆當隱士的心吧。

作為新的名不正言不順的幕府將軍,景嗣也就在這種完全不人氣的情況下治理著自己的小小幕府,按照夫人光秀的說法來看,他在奈良的人氣甚至還比不上那些槍術師範之類的道場——新陰流還有寶藏院流的道場可都是每天都會有幾千弟子的熱鬧地方啊。

“雖然對於這種安逸的生活很滿足,但是色狗啊,能不能告訴咱,為什麼最近都沒有肉吃了啊,這種情況不像是你的風格。畢竟你這家夥應該就是那種大喊著‘祖先讓我們爬到食物鏈的頂端不是讓我們吃素’的這種家夥才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麼?”

“其實沒有什麼事情啊……關鍵是這裏居民實在是太溫和了一點,畢竟是佛國嘛,一群家夥都不願意吃肉而是嚴守著齋戒令,現在的話就連在市場上買到一隻雞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聳了聳肩,看著今天的菜譜真的很帶有京都風味——被景嗣自己無數次吐槽過的清湯清水的風格,水煮豆腐,海苔卷,清蒸魚還有納豆,唯一算是最有味道的恐怕就是味噌湯了。

雖然未來統治天下的中心的確是已經被預定在了安土城,但是安土本來就是按照巨城的規格所建造的,花費的時間的話,預計會接近兩年,這段時間裏,織田蘿莉既不能在南近江的工地生活,也不可能回到遠離近畿的尾張。所以留在景嗣所在的奈良,也算是一個好選擇了。

“真是的……都是一群無趣的人嘛,明明上次還不是希望能夠召開一場比武大會的,但是那群家夥啊,都說武藝隻是修身之道,不是用來爭鬥的,想不明白啊。”

“別理他們,隻是一群刺頭而已,算了吧,無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