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638 不落的筵席 上(1 / 3)

“宴會,虧他真的想得出在這種時候舉辦宴會,雖然說多半勝券在握了,但是這樣子的話是不是太過分了,雖然這種戰例也不算常見,但是若是主帥都不專注的話,那麼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帶著隨從走在京都的街頭上,然後感歎著某個藩王的反複無常——在擁有著遠遠超出敵人的兵力的情況下,他並沒有急於一戰而定天下,反而卻是讓水軍準備尋機和地方決戰之後,試圖讓自己的一部分軍團穿插到東軍背後的駿河接著夾擊敵人。而自己卻在京都舉辦起了說是為了慶祝取得天下,成為天下人的宴會。

當然,作為強援的張居正也是在受邀嘉賓之列的,不過畢竟是作為帝國遠征軍的主帥,他也不可能親身犯險,正是顧及到了這一點之後,負責籌辦宴會的半兵衛也是非常爽快的同意了對方帶著一些關寧鎮的騎兵進入京都作為護衛——此刻滿清雖然已經有了雛形,但是還沒有經過薩爾滸這樣子的決定性戰役,所以硬要把這隻騎兵稱之為關寧鐵騎也是有一點言過其實。不過至少比起衛所兵來說,這些騎兵們的確是作為常備軍收到了良好的訓練。並且作為騎士來說,他們可是要比日本的“馬上的步兵”專業多了,至少在廣闊草原上以蒙古部落作為敵人的士兵們,可是要比僅僅隻是能在山地當中馳騁的騎兵更加明白什麼是騎兵之間對決。

所以,在安全方麵不需要太擔心的是情況下,這位帝國的首輔也是帶著自己的隨從將領們來到了這個國家的首都——至少,文化意義上的首都一直都是京都,這一點,不管是在哪個世界線上都一樣,對於日本來說,即使是東京也好,還是什麼安土也好,再怎麼發達的話。也是抵消不了京都這座城市對於日本的意義的。像是在二次大戰當中,美軍即使在空中毀滅了好幾遍東京的情況下,也沒有對於京都還有奈良進行空襲。

然而,就是這樣子以“文化”還有“曆史”來著稱的名城,到了現在卻是給人一種非常不愉快,不……到不如說是惡心的感覺吧。

絕非是因為這裏太過於寒酸,讓帝國的首輔覺得不快。相反的,這裏實在是太過於華麗了。

日本的建築意義絕對不在於華麗,這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幾乎出去鹿苑的金閣寺,大阪的天守閣外。整個日本的建築風格可不是什麼奢華為主的,畢竟在一個多火山。多地震,另外多火災的國家中特地建築起什麼華麗的建築這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可現在的京都,卻奢華到了一種幾乎讓人覺得讚歎的地步——以流經京都的鴨川作為中心,旁邊建築起了三層以上的樓房,這些房屋都是以明國,日本。結合以西洋的建築風格混合而成的怪物。

擁有西洋風格的健朗,中國建築物的樣式,但是在細節的地方,諸如說是雕梁畫棟還有某處應該是以賽璐璐或者說是結構風格的教堂玻璃的地方,卻畫的是日本的浮世繪,以及日本著名的神明形象。在裝飾的地方用了大量的黃金還有銀箔之後,在夜裏也會用數量眾多的,采集自鯨油的油燈來使得這座城顯得輝煌,好像永遠不會有暗淡的一天那樣。

可在夜色當中。這個所謂八百萬神明聚集的國度,卻像是傳說當中的百鬼夜行一樣。讓人充滿了惶恐還有不快的感覺。

“真是……我原來以為日本人都應該是和前線的那些家夥們一樣的,等待著我們的解救,但是看看這裏的話,我突然覺得他們根本不需要這麼擔心,要是在我們大明……”

想要感歎的部分當然不隻是建築物——雖然紙醉金迷到了讓人惡心的地步,但是若是作為此地的統治者而擁有金錢怎麼做也隻是景嗣自己的事情,統治者的話,總是會有自己各種各樣的需求以及意圖的,但這樣子的京都,可並不是景嗣一個人出錢造就的。

經年來的戰爭的消耗了許多的財富,但是實際上財富的總量都還是在增長的——隨著戰爭帶來的技術革命,越來越多的財富被創造出來,而除去糧食的消耗是絕對沒有辦法再生之外,武器,鎧甲,都有著充足的機會回爐重煉,因此,若是說著什麼“財富都被消耗在了戰爭當中”這完全都是騙人的。

其實戰爭本身就是一個加快貧富分化的過程而已,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取得勝利的是武士還有商人們——準確的來說,是以魔王為首的武士還有商人們,武士們取得了領地還有生產資料,接著商人們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可以安心的斂財。說起來也真是很諷刺的一件事情,武士也好,商人們也好,這兩種職業都是自己並不事生產的情況,然而比起主要負責“創造財富”為責任的農民來說,他們卻是財富的最後歸屬地。

像是界港的商人,後來新晉的富豪,以及那些被分封了的武士們,他們大可以鮮衣怒馬的帶著隨從在京都的大街上馳騁——這就是魔王的風格,對於他來說,金錢和財富完全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應該這樣說,金錢對於他來說隻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結果”,所以隻要是有人願意將靈魂出賣給魔王的話,他也會樂於回報以金錢以及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