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和平解決問題,方為上策(1 / 2)

王紅豔抿了口茶,不疾不徐的說:“其他幾位姑娘的親事還未定下,先不急,待我們在京師安定下來再做打算。

孫公子年歲不小了,眼下又逢流民作亂,早日和孫府結親,於你們三房及府裏百利無一害。

我已和孫夫人說好了,盡快安排芊芊嫁過去。有了孫家的庇護,你們在並州府無人敢欺。

孫家已在請期了,待日子定下,便安排轎攆來接芊芊,近日城中缺糧缺的厲害,百姓日子甚是艱難,聽說好多人家易子而食,我們若大辦婚事,必會惹得旁人眼紅,若有那不懷好意之人趁機造謠或進府搶奪,後果不堪設想。

我和老爺、老夫人要入京,短期內無法歸來,事急從權,我和孫夫人商量了,決定一切從簡,迎親那日,芊芊隨著孫府的轎攆直接入府即可。

你且放心,儀式雖簡,我們也不會虧待芊芊,陸家是百年世家,嫁女兒不能寒磣了,該給的嫁妝,一件不會少,不會讓芊芊被人看輕。

府中的姑娘一視同仁,芊芊出嫁,公中本該出2000兩銀子做陪嫁,可你也知道,近幾年莊上的收成一直不好,老爺剛入京,各方麵打點需要銀子,京師的那些權貴,也要時常去走動。

這麼多人去了京師,吃住的花銷也不小,隻能給芊芊500兩銀子,及一些家具物什,待公中銀錢充裕了,或莊子上的收成好了,便給芊芊補回來。

家具物什那些東西都放在庫房,你得空了去清點一下,若我考慮欠妥,你看下庫房裏可還有瞧得上眼的,多給芊芊陪嫁點,銀票晚點可去賬房領。”

蘇慧蘭裝作沒聽懂王紅豔話裏的算計,借機說道:“夫人,我就芊芊一個孩子,她還未滿14歲,這麼小就出嫁,我這個當娘的甚是不忍,待她出嫁,我的日子可怎麼過?

孫府的庚帖可交由我存放?我想做個念想,待想芊芊時,便拿出來看看,知曉我兒嫁了個好人家,心裏也好過些。”

通過原主的記憶,蘇慧蘭知道大虞國的女子一旦出嫁,相當於脫離母族,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在這裏彰顯無遺。

女子與娘家頂多在年節時候相互拜訪,若沒來由的回娘家會被人看輕及嚼舌根,碰上那不好說話又心狠的婆婆,說不定還要被訓斥一番。

老夫人不待見三房,稍有差池就拿家規家法說事,原主性子弱不敢頂撞與申辯,自嫁入陸家,除了歸寧那天,就再沒回過蘇家,逢年過節也隻是安排下人去送禮。

蘇家也不在意這些,隻要原主人在陸家,家族生意不受影響,他們便不會過問其他。

蘇慧蘭不對這個朝代的禮教習俗做任何評判,她改變不了時代就隻能盡量適應,她現在隻想借機拿到孫家的庚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