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攻克高昌,對西突厥是一大震懾。
這個中亞強國與大唐帝國在西域的衝突從此拉開了序幕。
我們來了解一下西突厥非凡的成長曆程。
公元 583年,突厥分裂為二,一為北突厥(繼承突厥之名),首領為沙缽略可汗;一為西突厥,首領為達頭可汗與阿波可汗。
分裂後的兩大突厥汗國不斷相互攻擊。西突厥的阿波可汗勇猛善戰,屢屢擊敗沙缽略可汗,迫使沙缽略可汗向隋王朝屈服,以換取隋王朝的支持。
沙缽略可汗於 587年去世,由其弟莫何可汗繼任。莫何可汗有勇有謀,又有隋王朝的支持,便對阿波可汗發動反攻。隋王朝賜給莫何可汗鼓旗,阿波可汗的大軍見到隋的鼓旗,以為隋軍已經發兵援助莫何可汗,軍心渙散,很多人臨陣叛逃,致使阿波大軍遭到慘敗,阿波可汗也被俘虜。西突厥的力量遭遇一次大挫折。
旗開得勝後的莫何可汗轉而向達頭可汗發動進攻,意欲吞並西突厥。但是就在戰場形勢一片大好時,莫何可汗卻在戰鬥中中箭身亡,未能完成突厥統一大業。
北突厥莫何可汗之後沙缽略可汗之子都藍可汗對隋王朝采取陽奉陰違的政策,遂使隋王朝決心扶植另一股勢力來對抗都藍可汗,這股勢力便是北突厥小可汗突利(後來的啟民可汗即莫何可汗之子,與頡利可汗時代的突利非同一人)。
都藍可汗在一怒之下,與西突厥盡棄前嫌,聯合達頭可汗,於 599年共同對突利發動進攻,大戰於長城下,突利大敗,逃到隋帝國。
隋文帝派遣大將高熲、楊素遣兵入突厥作戰。隋朝的軍事實力此時極為強盛,高熲大敗都藍可汗的北突厥軍,楊素大軍與西突厥的達頭可汗相遇,達頭可汗十萬大軍遭到慘敗,他身負重傷,狼狽逃竄。
都藍可汗被部下殺死後,隋王朝冊立突利為北突厥啟民可汗。啟民可汗在北突厥的根基不深,雄心勃勃的西突厥達頭可汗也想要一統突厥,不斷地發兵攻打啟民可汗,控製了北突厥的廣大土地,勢力直達蒙古大漠以東地區,如果不是隋王朝及時介入,達頭可汗統一突厥之勢將不可阻擋。
600年四月,隋文帝派遣猛將史萬歲迎戰達頭可汗。史萬歲率軍出塞,進抵大斤山,與達頭可汗的大軍相遇。達頭可汗派偵察騎兵去打探來將是何人,偵察兵回報:“是隋將史萬歲。”達頭可汗又問:“是敦煌戍卒那個小子嗎?”偵察兵回答說:“正是。”達頭可汗一聽,扭頭便跑。
為什麼達頭可汗一聽史萬歲的大名扭頭就跑呢?原來這個史萬歲對突厥人來說,可一點也不陌生,是個凶神惡煞般的人物。
史萬歲早年曾因犯法,被發配到敦煌當一名小卒,在戍邊時,曾多次深入突厥境內數百裏,奪取牲畜,令突厥人聞風喪膽。後來史萬歲參加討伐突厥的戰爭,在一次對陣中,隋軍與突厥軍各派一名勇士,進行一場決鬥。隋軍派出史萬歲迎戰突厥軍中第一勇士,兩人縱馬持刀,迎麵相向,結果隻用了一個回合,史萬歲便將對手斬於馬下,突厥人無不驚駭!此後史萬歲的大名,威震突厥。
誌在統一突厥的達頭可汗,一聽到史萬歲率軍前來,魂飛魄散,扭頭便跑。史萬歲一看突厥人跑了,率軍便是一陣急追,追了一百餘裏,跑得慢的突厥兵被隋軍砍瓜切菜般地猛殺一陣,棄屍數千具。之後史萬歲繼續向北追逐,入大漠數百裏,達頭可汗頭也不回,逃得遠遠的,以避開史萬歲這個凶神惡煞。
憑著“史萬歲”這三個字,就足以頂一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
在隋軍不斷打擊下,達頭可汗最後不得不退出漠南,這意味著他統一突厥的美夢破滅,而西突厥的勢力也由盛而衰。
603年,達頭可汗控製下的鐵勒族十餘個部落見西突厥大勢漸去,而隋王朝正欣欣向榮,於是起兵反叛,歸順隋政府扶持的啟民可汗。達頭可汗的力量瞬間瓦解,無奈之下,他遠走吐穀渾。此後,西突厥進入一段低迷時期。
到了射匱可汗時代(611—618),西突厥開始慢慢複蘇。隋朝末年,中國開始大動蕩,隋王朝走向瓦解,原先歸附隋王朝的部落,勢必要重新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力量,這為西突厥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機遇。
此時北突厥在始畢可汗的統領之下,成為天下霸主。但是始畢可汗的目光主要放在中原事務上,在中原諸雄勢力之間遊走。射匱可汗則乘此時機,開疆擴土,使西突厥的土地向東擴張到了金山(今阿爾泰山),向西北擴張到裏海一帶,向西南抵興都庫什山,東南則至玉門關附近。
射匱可汗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統葉護可汗繼位。統葉護可汗是西突厥複興的關鍵人物,他有勇有謀,繼續父親的擴張政策,北並鐵勒諸部,向西與波斯帝國抗衡。
公元 627年,西突厥與東羅馬帝國聯手,從東部及北部發動對波斯帝國的進攻。第二年,波斯帝國被迫投降。這是統葉護可汗最值得稱道的霸業,西突厥其時的勢力極為強大,雄視中亞,成為區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