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使後,對鐵勒族人采取高壓政策,四個部落怨氣沸騰。吐蕃攻陷瓜州之後,王君麵臨極大的壓力,父親被執使他左右為難,不敢出兵與吐蕃交鋒,便將一腔怨氣發泄到鐵勒四部身上。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他便發出密奏:“四部難製,潛有叛計。”
這折密奏,使得鐵勒四部落的首領全部遭到流放,其中包括回紇首領、瀚海大都督承宗。莫須有的罪名令鐵勒族降眾大為不滿,回紇首領承宗的宗族子弟、身任瀚海都督府司馬的護輸,便糾集了一批同黨,準備為承宗報仇。正好此時,一個襲殺王君的機會出現了。
吐蕃為了聯合突厥共同出兵,派出使者出使突厥。王君 得知消息後,親自率一支騎兵隊追擊吐蕃的使團。到了甘州南鞏筆驛站時,王君與騎兵們便入驛戰休息,誰知這處驛站竟然成為王君的葬身之地。
一路跟蹤王君 的護輸發現驛站的守衛並不森嚴,馬上糾合其黨徒,包圍驛站。此時王君隻有數十名騎兵,他的心腹判官宋貞在戰鬥中首先被回紇人俘虜,在誣告鐵勒四部謀反一事上,宋貞積極為王君出謀劃策,所以回紇人對他深惡痛絕,護輸指著宋貞大罵道:“你就是這項陰謀的始作俑者。”然後殘忍地剖出宋貞的心髒。
宋貞死後,王君 與數十名騎兵奮力突圍。回紇人緊追不舍,王君勇猛蓋世,但是寡不敵眾,戰鬥從早上打到晚上,王君的隨從騎兵全部戰死,最後他也精疲力竭,被回紇人活捉。護輸又對王君大罵道:“我鐵勒四部並沒有得罪大唐,你何至於要陷我等於死地?不殺你難平我心頭之恨。”說罷手起刀落,可憐王君一代勇將,就這樣命喪黃泉矣。
護輸在殺了王君 之後,心知無法繼續待在甘涼一帶了,隻能向吐蕃投降。他拖著王君的屍體,與其黨徒向西而去,此時涼州駐軍發兵搜捕,護輸隻得把王君 的屍體扔在一旁,一溜煙逃往吐蕃去了。
瓜州的毀滅以及王君 之死,使得河西走廊一帶人心惶惶,必須要有一個可堪重任者來穩定西疆的安全。
在王君 身亡後,唐玄宗深刻反省,認為王君 失敗乃是因為有勇而無謀,所以他決定派出一位沉穩而富於謀略的人來擔任河西節度使之職。
蕭嵩榮膺此任。
蕭嵩是玄宗時代的風雲人物,此人是有名的大帥哥,史稱他“美須髯,儀形偉麗”。在玄宗開元初,蕭嵩為中書舍人,當時他的同僚認為他學問比較差,並不當他是特殊的人才,可是開元名相姚崇卻發現他沉勇有謀,見識宏遠,可堪大任,對他很是照顧,在這種背景下,蕭嵩開始展示其才華,先後出任宋州刺史、尚書左丞、兵部侍郎等職。
唐玄宗將蕭嵩提拔為河西節度使,頂替王君 ,全權管轄涼州的軍政。
為了穩定涼州一帶的民心以及鐵勒部落,蕭嵩向唐玄宗推薦刑部員外郎裴寬為判官。裴寬是一位著名的法官,他“善於剖斷”,而且“性友愛”,“不附權貴,務於恤隱”,蕭嵩急切需要像裴寬這樣的人來參與治理涼州。與裴寬一同出任判官的還有牛仙客,牛仙客是王君的舊將與心腹,史稱他“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誠信”。蕭嵩在擇人方麵有獨到的目光,在裴寬與牛仙客的主政下,涼州人心逐漸安定下來。
涼州政局穩定下來之後,重建瓜州城成為軍事上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