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嵩向唐玄宗推薦張守珪擔任瓜州刺史。
張守珪原本是北庭都護郭虔瓘的部下,北庭都護府是大唐與突厥的重要戰場,嚴峻的戰場形勢也湧現出一批名將,張守珪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在輪台之戰中殲滅突厥騎兵一千餘人,在北庭保衛戰之後,被授予遊擊將軍。
在蕭嵩的舉薦下,張守珪出任瓜州刺史,這對他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瓜州城已經被吐蕃軍隊毀壞。張守珪到任之後,立即率軍民重建瓜州城,這個工程極為浩大與艱巨,而且吐蕃也不會輕易讓這座軍事重鎮重新矗立在河西走廊之上。
果然,張守珪尚未完全建成新瓜州時,吐蕃大軍就再次兵臨城下。
此時不僅城防尚未堅固,而且瓜州的駐軍也遠遠少於吐蕃來犯的軍隊。一時間瓜州軍民相顧失色,全無鬥誌。這是考驗一位將領的意誌與決心的時候,張守珪頂住巨大的壓力,他對部將們說:“敵眾我寡,現在瓜州城還是滿目瘡夷,這個時候不可與敵軍力拚,隻能跟他們打心理戰,以奇謀取勝。”
又是一出類似於諸葛亮的“空城計”表演。
張守珪將酒席擺到了城頭上,麵對城下黑壓壓的吐蕃大軍,麵不改色,從容自若地飲酒奏樂,那種神情,絲毫不把對手放在眼中。
吐蕃大將悉諾邏乃是一代名將,麵對張守珪的鎮定從容,他反而有些遲疑,看來瓜州城的守備力量必定是相當堅固了。悉諾邏沒有貿然對瓜州城展開強攻,而是先略作後退,張守珪利用吐蕃軍隊撤退之機,果斷地命令城內守軍出擊,打了一場小勝仗。悉諾邏見狀,認定瓜州的防備相當堅固,於是便引軍撤退。張守珪這次逼退吐蕃的進犯,有些僥幸的因素,但同時也體現出他的才智與從容不迫的膽識。
外患解除,張守珪終於將瓜州城完整地複建,比原先的瓜州城更加堅固。為了表彰張守珪的傑出成就,唐玄宗下令將瓜州升級為都督府,並由張守珪出任瓜州都督。
河西節度使蕭嵩是一位精明的謀略家,他抓住吐蕃名將悉諾邏在瓜州城下撤退這一事件大做文章,實施反間計,製造假情報,並且故意泄露給吐蕃,稱悉諾邏與大唐串通,企圖謀反。
悉諾邏是吐蕃繼論欽陵之後的又一員名將,正所謂功高震主。他手握重兵,吐蕃讚普對他也並不十分放心,現在突然傳來悉諾邏與大唐串通合謀造反的小道消息,吐蕃讚普再也坐不住了,下令召回悉諾邏。悉諾邏百口莫辯,最後以謀反罪被處死,成為吐蕃一起冤案。
蕭嵩的反間計使得吐蕃損失了一名優秀的戰將,吐蕃很多將領也認為悉諾邏死得很冤,一時軍中彌漫著消極的氛圍,士氣大受打擊。
不過對大唐來說,吐蕃仍然是實力超強的對手,邊防不可鬆懈。為了防止吐蕃再度擾邊,駐防西線的總兵力增加到十二萬餘人,其中包括隴右兵團五萬六千人,河西兵團四萬人,臨洮軍事基地駐一萬人,還有從朔方兵團調來協防的二萬人。
第二年(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軍卷土重來。
七月,吐蕃新任大將悉末郎率軍出擊瓜州城。
瓜州城已是今非昔比,在張守珪的主持下,城池的防禦工事大大增強。在升格為都督府之後,瓜州城的守軍數量也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張守珪主動出擊,與吐蕃大軍在瓜州城下大戰。吐蕃頂不住唐軍的攻勢,被迫撤軍。
瓜州守衛戰的勝利,使得唐軍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河西節度使蕭嵩、隴右節度使張忠亮率河西兵團以及隴右兵團,聯合出擊,挺進青海湖,在渴波穀一帶與吐蕃大軍展開決戰。河西兵團及隴右兵團乃是唐軍的精銳之師,士氣旺盛,吐蕃再遭敗績。
張忠亮率隴右兵團緊追不舍,一直追擊到吐蕃的大莫門城(青海共和縣東南),攻破城堡,俘獲甚多,然後撤兵。在撤退過程中,將吐蕃在黃河上搭建的駱駝橋焚毀。
一年多來,大唐與吐蕃在青海湖至河西、隴右一帶反複爭奪,唐軍逐漸控製戰場的主動權。
八月,吐蕃大軍越過祁連山脈,進攻祁連山以東的祁連城(今甘肅民樂縣,時隸屬甘州),河西節度使蕭嵩派部將杜賓客率領四千名強弩部隊前往增援祁連城。杜賓客曾經參加薛訥北伐契丹之戰,在那場戰爭中,由於薛訥不聽從杜賓客的勸告,結果遭到大敗,可見此人頗有戰略眼光。
杜賓客的強弩部隊在祁連城下與吐蕃大軍展開血腥之戰。四千名強弩兵使用殺傷力極大的強弩,密集的箭矢對吐蕃的騎兵來說真是防不勝防,但是吐蕃仗著人多的優勢,也不斷對杜賓客所部發起衝鋒。杜賓客沉著冷靜,奮勇還擊。這場戰鬥從早上一直打到黃昏,吐蕃軍隊傷亡慘重,最後被擊潰逃入山中,杜賓客乘勝追擊,俘獲一名吐蕃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