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隊由最強悍的勇士組成,個個刀法熟練,武藝過人。說起陌刀隊,不能不提隊長李嗣業,他是個英雄人物。李嗣業是京兆高陵人,身長七尺,長得虎背熊腰,非常魁梧壯碩,勇武絕倫,有一手好刀法。在天寶初年時,李嗣業應募從軍,前往安西,參加過很多戰鬥。當時安西諸軍正在推廣陌刀為主戰兵器,由於李嗣業耍起陌刀來得心應手,無人可敵,被推為陌刀隊的隊長。這支陌刀隊,也成為安西唐軍中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正是由於陌刀隊超強的戰鬥力,高仙芝才果斷地將其投入作為突擊的主要力量。
李嗣業率部下從險峻之地攀上山嶺,出現在吐蕃守軍的側背。吐蕃人正用木石陣法來阻攔正麵唐軍的強攻,豈料到陌刀隊突然從背後殺出。陌刀隊成員雖然人數並不多,但個個驍勇異常,吐蕃人一時間大駭,趕緊回戰陌刀隊,李嗣業一聲怒吼,手持大刀殺入陣中,隻見刀鋒如雪,左揮右舞,無人可擋。
吐蕃的前緣陣地被李嗣業部所襲,沒有巨石檑木砸下山來了。高仙芝見山上陌刀隊員已經與吐蕃守軍交手,趁此時機,火速命令士兵登山進攻。大批唐軍蜂擁而上,唐軍的強弩在這種進攻戰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經過一番戰鬥,攻上山的士兵與陌刀隊成員會合,在近距離的肉搏戰中,唐軍的武器比吐蕃的威力更強,而且單兵作戰能力也更強。戰鬥到中午時,唐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吐蕃近九千名守軍中,戰死的人數超過五千人,另有一千多人被唐軍俘虜,其餘的紛紛潰逃。唐軍繳獲了一千多匹戰馬以及不可勝數的軍資器械。
這次奇襲戰的勝利,使連雲堡失去外援,由於城堡內僅有一千名駐軍,吐蕃人選擇了撤退,將連雲堡城拱手讓給高仙芝。
唐軍雖然贏得一場戰鬥,但也暴露了自己,要不要繼續深入作戰?在高仙芝軍中,有兩位皇帝派來的人,一個是宦官邊令誠,另一個是術士韓履冰,這兩個人在宮中待的時間長,比較怕死,不敢繼續深入。不僅是邊令誠,大部分官兵都認為連雲堡之戰,不過是僥幸獲得勝利。現在唐軍孤軍深入吐蕃的勢力範圍,離安西都護府愈發遙遠,兵力也僅僅一萬人,越往西行,地形也越發複雜,全軍上下普遍有畏難的情緒。
高仙芝的性格就是決定下來的事情,他決不會動搖。他留下邊令誠以及三千名傷病羸弱的士兵,駐紮在連雲堡,餘下不足七千人的軍隊,繼續前進。
在中亞帕米爾高原地區,崇山峻嶺,連綿不斷,道路十分艱險。高仙芝行軍三天,到達坦駒嶺。過了坦駒嶺之後,山路更加難以通行,前麵四十裏之地,都是高聳的山巒地帶,穿越這片山巒,有一座高原上的胡人城堡,叫阿弩越,當時阿弩越歸附於吐蕃。
高仙芝的士兵到了坦駒嶺之後,畏難的情緒更加高漲,不禁對高仙芝繼續前進的命令心懷不滿,大家索性止步不前,並且質問高仙芝說:“將軍您到底要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這重重山巒,根本無法行軍。”麵對這些憤怒的士兵,高仙芝非常鎮定,他說:“從這裏再前行四十裏,就到阿弩越城了。我估計阿弩越城聽到我大軍前來的消息,必定會向我們投降,你們不必擔憂。”
正當這說話時間,隻聽得前方傳來“噠噠”的馬蹄聲。眾士兵一看,原來是二十來個穿著胡服的騎手,騎著馬到高仙芝麵前說:“聽說大唐軍隊前來,阿弩越的城主特地派我等前來迎接將軍。我們砍斷了婆夷河上的藤橋,準備跟吐蕃人斷交。”
高仙芝顯得很高興的樣子,對將士們說:“我說得沒錯吧,阿弩越人來歡迎我們了,隻要翻過這些山巒,就可以好好休息。”這下子士兵憤怒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其實,這些所謂前來歡迎的胡人,都是高仙芝暗中安排的,並非真的阿弩越人。高仙芝知道軍中將士對深入小勃律作戰深懷疑懼,事先暗中安排了這一出戲。這個時候,阿弩越人並沒有投降,但是高仙芝深信阿弩越人一定會投降,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從坦駒嶺到阿弩越城,路程不算很遠,但是險峻的地形使唐軍整整走了三天時間。果然不出高仙芝所料,阿弩越人在得知唐軍兵臨城下的消息時,當即開城門投降。
小勃律位於阿弩越城以南,淪為吐蕃的附庸後,它的軍事力量被大大削弱。高仙芝麵臨一個巨大的考驗,就是吐蕃的出兵。唐軍遠征小勃律,吐蕃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但是高仙芝有一個優勢,他離小勃律已經很近,而此時吐蕃正在集結一支軍隊前來援助,還得花費一些時間。
安撫阿弩越人之後,高仙芝沒有浪費時間,他馬上派部將席元慶先行修路,為大軍南下做好準備。席元慶隻用一天的時間,便完成任務。第二天,高仙芝的人馬啟程出發,席元慶率一千人馬為先鋒,向小勃律推進。
精於軍事欺騙戰術的高仙芝事先放出煙幕彈,派人前往小勃律,對國王說:“我們不占領你的城池,也不破壞你們的橋梁,隻是要借個道,目標是大勃律國。”
對於高仙芝的話,小勃律的國王當然不太相信,可是又沒有實力來抵擋唐軍,怎麼辦呢?撤吧!先到山區去躲一躲,一來可以看看高仙芝的話是否屬實,二來可以坐等吐蕃的援軍。小勃律國王會同大臣以及百姓,都撤向山區。
高仙芝交代前鋒席元慶:“你要展開宣傳攻勢,呼籲小勃律的臣民們走出山穀,隻要投降,就賞賜綢緞,並說明這是唐朝皇帝的敕令。不過你要記得,如果有小勃律的首領前來,就將其逮捕,等待我率大軍抵達後再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