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傳(2 / 3)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還,布怒,拔戟斫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公,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一獲,而卿父子並顯重,為卿所賣耳!卿為吾言,其說雲何?”登不為動容,徐喻之曰;“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術怒,與韓暹、楊奉等連勢,遣大將張勳攻布。布謂珪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布用珪策,遣人說暹、奉,使與己並力共擊術軍,軍資所有,悉許暹、奉。於是暹、奉從之,勳大破敗。一

一九州春秋載布與暹、奉書曰:“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勳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暹、奉得書,即回計從布。布進軍,去勳等營百步,暹、奉兵同時並發,斬十將首,殺傷墮水死者不可勝數。英雄記曰:布後又與暹、奉二軍向壽春,水陸並進,所過虜略。到鍾離,大獲而還。既渡淮北,留書與術曰:“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閑,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古者兵交,使在其閑,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遠,可複相聞。”布渡畢,術自將步騎五千揚兵淮上,布騎皆於水北大咍笑之而還。時有東海蕭建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不與布通。布與建書曰:“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複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餘裏,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建得書,即遣主簿齎箋上禮,貢良馬五匹。建尋為臧霸所襲破,得建資實。布聞之,自將步騎向莒。高順諫曰:“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顧盼,遠近自然畏服,不宜輕自出軍;如或不捷,損名非小。”布不從。霸畏布(引還)鈔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還下邳。霸後複與布和。

建安三年,布複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一布遣人求救於術,(術)自將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二術亦不能救。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製禦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三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四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五

一獻帝春秋曰:太祖軍至彭城。陳宮謂布:“宜逆擊之,以逸擊勞,無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及太祖軍攻之急,布於白門樓上謂軍士曰:“卿曹無相困,我(自首當)〔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

二英雄記曰:布遣許汜、王楷告急於術。術曰:“布不與我女,理自當敗,何為複來相聞邪?”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為自敗耳!布破,明上亦破也。”術時僭號,故呼為明上。術乃嚴兵為布作聲援。布恐術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綿纏女身,縛著馬上,夜自送女出與術,與太祖守兵相觸,格射不得過,複還城。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願將軍諦計之,無為宮等所誤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

魏氏春秋曰:陳宮謂布曰:“曹公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外。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台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

三九州春秋曰:初,布騎將侯成遣客牧馬十五匹,客悉驅馬去,向沛城,欲歸劉備。成自將騎逐之,悉得馬還。諸將合禮賀成,成釀五六斛酒,獵得十餘頭豬,未飲食,先持半豬五鬥酒自入詣布前,跪言:“閑蒙將軍恩,逐得所失馬,諸將來相賀,自釀少酒,獵得豬,未敢飲食,先奉上微意。”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釀酒,諸將共飲食作兄弟,共謀殺布邪?”成大懼而去,棄所釀酒,還諸將禮。由是自疑,會太祖圍下邳,成遂領眾降。

四英雄記曰: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爾。”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

獻帝春秋曰:布問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識孤?”布曰:“昔在洛,會溫氏園。”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齊桓舍射鉤,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為公前驅,可乎?”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複不聽,如之何?”

五英雄記曰: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太祖之禽宮也,問宮欲活老母及女不?宮對曰:“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一

一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下邳敗,軍士執布及宮,太祖皆見之,與語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謂宮曰:“公台,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雲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複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呂布的曆史評價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誌——呂布臧洪傳第七評》)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曹瞞傳》

範曄:“焉作庸牧,以希後福。曷雲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

陳宮:“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曹操:布,狼子野心,成難久養。

三國風雲人物之呂布(仿《百家講壇》)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都曾是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但是呂布的命運並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曆史的天空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並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不過,由於他的出現,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製造了三國曆史發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

(1)京都之變

董卓進京之後,東漢政治軍事勢力迅速分化,一派為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控製的中央政治軍事集團,另一派為袁紹為首的地方反對勢力關東軍團。而在這兩大軍團的對峙中,集團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作為中國軍政治集團,主要表現在遷都長安後,董卓的軍人政治與東漢的文人政治之間的強烈衝突。由於關東軍團的作壁上觀,董卓更加勢無忌憚,為所欲為。由於董卓的濫施淫威、心狠手辣,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強烈不滿。於是司徒王允聯合呂布除掉了董卓,不過隨即又被董卓的餘黨驅逐,呂布開始了他的東奔之路。

京都之變的影響是分化了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這為曹操的進一步瓦解關中勢力作了很好的鋪墊。曆史的重心開始隨著他的東奔而向東移動。

(2)兗州之變

呂布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紹、袁術兄弟,他以為憑借他誅董卓之功,並且因此報複了董卓殺害袁家之仇,袁氏兄弟應該對他感恩戴德,哪知袁氏兄弟隻是把他當作為其個人利益賣命的獵狗。呂布屢屢逃過了他們對他的暗算,最後投奔了河內張楊。由於他與張邈建交,引起了袁紹對張邈的進一步怨恨。

張邈與袁紹曹操都是好朋友,曾經因為正言責備袁紹而引起了袁紹的怨恨,袁紹示意曹操殺掉張邈,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絕。由於與呂布建交再一次觸怒了袁紹,張邈擔心曹操終究會殺他,於是趁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聯合陳宮、王楷、許汜等人,引呂布入東群,發動了反抗曹操的兗州事變。弄得曹操隻剩下了鄄城、範、東阿三座城池。在荀彧、夏侯敦、程昱、韓浩等人的堅持下,曹操回軍除叛,把呂布趕跑。呂布東奔徐州。

兗州之變的影響是動搖了曹操集團的統治。使得曹操不得不改弦易轍,最終定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

(3)徐州之變

曹操兩次征討徐州,便宜了劉備。劉備奉公孫瓚之命幫助陶謙抵抗曹操,在陶謙死後坐領徐州。引起了袁術的不滿,袁劉軍隊僵持於盱眙和懷陰。這時呂布趁機占領了下邳。呂布聯合太山諸將多次擊敗了袁術的進攻,袁術被他弄得狼狽不堪。劉備在再一次被呂布擊敗後,跑到曹操那裏求救。這時的曹操已經迎天子於許都,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控製了東漢中央政權,代表了東漢王朝,代表了國家。而在徐州的地方勢力陳登父子,開始向國家靠攏,被曹操安插在廣陵,掎角呂布。最後曹操親征,終於除掉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人,呂布和他的軍團最終失敗。

徐州之變的重要影響是端掉了劉備的根據地,使得劉備不得不東奔西走,曆史的焦點彙聚到了曹操與袁紹集團的爭鬥中。

白門樓下,漢末的弄潮兒呂布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此,不能不對這位重要人物做一個簡單總結。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其中佼佼者莫過於後來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劉孫。除此之外,群雄割據時袁紹呂布兩人也是群雄中的頂尖人物。袁紹乃是北方霸主,天下大亂便是由他起,之後做關東諸侯的盟主,甚至一度號令半壁江山,後期雄據四州之地,用老話說便是兵多將廣,其實力在群雄中當稱第一,就是曹操在如天賜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遠非其對手,一度甚至還依附於袁紹。雖然說袁紹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關係,但是對比其他的弟弟袁術來,袁紹要好的多了,不論他日後如何,袁紹在群雄割據時期其地位可稱的上舉足輕重四個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呂布了。

比其袁紹是以勢力稱為頂尖人物,呂布則是以其經曆而成頂尖人物。起初為丁原之下一主簿,因董卓而叛丁原並殺之,之後又因王允叛董卓並殺之。這兩次叛變並誅殺之前的主公給呂布莫大的好處,叛丁原後董卓任命其為騎都尉,後為中郎將,叛董卓後呂布更是成為溫候,並假節,與王允等人共秉朝政,實際上掌握著長安朝廷的統兵權,可說的上位高權重了。而後又突發其變,逃出京城,連妻子都來不及帶出,在袁術袁紹之下輾轉流離,一時受到重用一時又被追殺,四處尋人收留,幾與流匪無疑,對比其在董卓死後那幾十日的輝煌,可說是從天上落到了地下。在此人生潦倒之時,忽然得到兗州地方勢力的,起兵對抗曹操,還一度把曹操逼得險些無家可歸的境地。然而情勢又變,被曹操擊敗,逃至劉備處乞求收留,再趁劉備外出征戰時奪徐州。在徐州和袁術又是時而聯合,時而相互攻伐,最終兵敗,在白門樓被殺。其一生跌蕩起伏,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傳奇而有戲劇的一生,別說他殺丁原、殺董卓之事,就說他能一下把漢末這麼多風雲人物曹操劉備袁紹袁術都得罪光這一點來看,就很不容易了。(這點上不能不說他是人才啊!)而且他無論到哪,總是能成為中心人物,引起一番風波,這點也是無人可及,在關中他殺董卓,朝中權力換手,並要殺涼州人,間接引發後來的西涼軍入主長安一事。到了關東,他在曹操背後捅一刀,使曹操陷入人生最大的危機,兗州勢力大為變動。兗州之亂還間接影響張楊和臧洪之死。到了徐州又奪了劉備的立基之地,讓劉備日後十幾年流離失所,四處投奔,尋找一塊割據地。假如沒有呂布,漢末的群雄爭霸要簡單的多,不過也要遜色的多了,對於這位改變曆史的人物,我們將其列在袁術劉表之上,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