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從不曾了解的父親(求推薦票!)(1 / 2)

“你確實也是時候轉行了,當年讓你去做盜版,也是事出有因。自國家在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說改革開放的時間距今已二十一年,但眾所周知的,改革開放的前麵十年中,改革開放更多的隻是體現在口號上的,畢竟當時國民的思想還不能一下轉變過來,做起事來難免束手束腳的,那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有限。”

李清沒有理會梁儀福的叫苦,而沉吟了一會,才開口。

“但不能就因此而小看這十年,恰恰相反,在我眼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最重要的就是這十年,因為正是這十年的準備,這十年的過渡,這十年的摸索,不但讓國民在經濟生活中,體會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也在思想上讓國民有了根本性的準備。當然,這其中也難免摻雜了一些歪風邪氣,但比起所取得的成就,這些都隻是任何改革都避免不了的小問題。”

“正是因為有了這十年的過渡準備,而使得我們隻通過接下來的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國民財富就完成了西方國家用了差不多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原始資本積累,最令西方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這過程中,我們並沒有出現過影響到國家安全的事故,要知道,在曆史中,改革兩字總是伴隨著血腥風雨的。”

李清唔了口茶,等李文與梁儀福兩人消化了他的話才繼續道:“如果說前一個十年是準備,那麼接下來這十多年就是起步了,為什麼我把這段時間隻看作是起步,而不是發展呢?因為在我看來,這十多年隻是我們原始財富的積累,而離我們真正的發展騰飛,還有一定的距離。”

“本來在我估計中,我們的國民財富積累,雖然不用像西方那樣需要百年時間才能完成,但也至少要二十到三十年,我令意外的是,我們國民的創造能力竟是如此之強,西方需要的百年,我們竟隻用了短短十來年就完成了這個過程。”

“有了前麵十年的準備,進入九十年代,算是正式邁出了我們的起步步伐,而鄧公的南下講話,更是點燃了國民對財富追求的烈焰,使得九十年代成了一個充滿傳奇的年代,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個瘋狂的年代,一個神話般的年代。”

看著一臉嚴肅的鏗鏘有力地吐說著的李清,李文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前世裏,他從來不知父親對國家政策的把握,有著如此精通的一麵。這已經不能隻算是常言的精通了,如果不是知道他是自己的父親,還真要把他看作是一個國策幕僚。

看來前世的自己真的錯過了很多東西,李文強忍住心底的無限震驚,繼續靜靜聆聽著父親的分析。

“九十年代的瘋狂,是因為其特定的曆史背景,當國內決定改革開放時,外麵的社會已經完成了從第二產業(基礎工業)向第三產業(信息服務產業)的轉變,而我國卻才僅僅完成第二產業的改造,是完成改造,而不是完成體係,使得離邁向第三產業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第三產業本身是一個要求全民參與的產業,當時國民的財富卻是一空二白,國家要想在短時間內,使部分國民完成支持起第三產業的原始財富積累,勢必就要對部分規章製度有一定的放縱。”

“所以說在九十年代,各行各業混亂狀態,與其說是政府的不作為,還不如說是政府有意的慫恿。因為,我們當時的底子太薄了,我們的國民經濟條件太差了,如果不犧牲一些東西來換取機會給部分國民積累原始財富,根本就無法在短時間內開展第三產業。”

“當時國外的經濟數據已表明,第三產業才是國家經濟的支持,而第三產業的基礎在於國民消費需求,如果國民手上沒錢,那來的消費需求,沒有消費需求,那來的第三產業。”

“讓儀福你去做盜版,就是去鑽這其中的一個空子。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場放縱的混亂已經就要結束了,原始財富的積累已基本完成,國家快要邁出發展的步伐了。”

“現在大家都在說地球已經成為一個村,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把先輩們夢想的‘縮地成寸’成為了可能,既然大家都被局限在地球這個‘小村子’裏,國家想要發展,就不能再像現在這樣獨立著去搞了,而是要在加入到‘村子’裏,去與村裏的‘鄰居’交流。這就勢必要求在我們把我們的‘家規’與‘村規’同步,使國家真正的迎來發展,而入世就是其中的一步。”

“當然,機製和體製的完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弄好的,這其中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國家給民眾適應外圍競爭的緩衝,也可以說是給儀福你們這樣的鑽空子的‘不法分子’一個漂白的機會,讓你們把這些年掠奪來的財富,用於第三產業的支持。在我估計中,這個過程應該還有兩到三年,若這兩三年,大家還想像以前那樣不守規則,那國家就真不客氣了。所以說,你已經到了轉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