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三歲的際遇(1 / 2)

劉曉飛剛離開,語文老師已經走進了教室。語文老師姓王,名翠娥,是張思楊初中老師當中最熟悉的老師。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重生前張思楊初一初二的語文都是王翠娥教的,而且王翠娥是張思楊的班主任,張思楊是王翠娥很看重的學生。二是因為重生前張思楊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古豐鎮初中教書,而初中的校長正是王翠娥的丈夫。張思楊通過王翠娥走夫人路線與校長搞好關係。

張思楊抬頭看了一眼王翠娥,十年前的王翠娥還是很漂亮的。烏黑的長發,高挑的身材,臉上帶著笑容。“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十三歲的際遇》,大家先將課文齊讀一遍。”王翠娥說完,同學們開始讀課文:“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是在我七歲的時候。那天,偶爾從抽屜裏翻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麵是一片沉靜而美麗的湖光塔影……”

張思楊正琢磨十年前的王翠娥和十年後的王翠娥有什麼不同,同桌梁文荷輕推他一下,說道:“你怎麼不讀課文呢?”張思楊這才回過神來和大家一起讀課文。讀完課文後,梁文荷給張思楊遞過一張紙條來,上麵寫著:“上數學,你睡覺;上語文,你走神。你今天怎麼了?”張思楊搖搖頭說:“沒事。”

讀完課文後,王翠娥老師開始介紹作者,“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天津人。初中時出了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得”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獎。她13歲從天津13中學直接升入北京大學讀英美文學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係。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哈佛大學東亞係。出版作品有《愛之歌》、《生活的單行道》等。十三歲便進入北京大學英語係的田曉菲,為了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而寫這篇文章時。現在我們開始學第一自然段……”

張思楊沒有心思聽語文課,於是他拿出劉曉飛給的數學題。他一看就知道,這道題是初二的。即便是在初二,這道題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重生之前,張思楊給好幾個成績不錯的學生講過。原來劉曉飛是想考考他。自己還是裝一回糊塗,做不出來好。鄭板橋不是說難得糊塗嗎?假如張思楊今天做出初二的數學題,說不定劉曉飛明天還會找出高二的數學題來考他。

“寫到這裏,不由吐了吐舌頭,因為北大老師們的肖像,也一視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寫生畫冊上:有的紳士風度,有的和藹可親,這個怪癖,那個瀟灑,……”張思楊覺得無聊,又開始在課文中的這段話作批注。

王翠娥越講越帶勁,突然發現,全班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講,除了張思楊低著頭不知寫什麼。王翠娥的臉色由晴天轉為陰天,“張思楊,你在寫什麼呢?”說時遲,那時快,王翠娥已經走到張思楊的麵前,拿起了他的語文書。隻見上麵寫著:辜鴻銘、胡適、黃侃……

王翠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張思楊連忙解釋道:“我寫的這些人都是北大教授。辜鴻銘,留辮子,穿舊服。從外表看,他符合紳士的本意。從內在方麵說,辜鴻銘也符合紳士風度。談吐高雅,自身修養,知識淵博。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儒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所以我在課文紳士風度的四個字下麵寫上辜鴻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