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三歲的際遇(2 / 2)

“胡適,北大教授。博學、平和而極有睿智,他有”一多一少“。”一多“,是他獲得世界著名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多,有35個;”一少“,是身後財物少,除了留下了102箱的書籍,身後別無長物。胡適的同行,北大教授溫源寧說胡適”和藹可親“,著名作家梁實秋說得更活些:”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胡適不僅外表和藹可親,他的行為也這樣。他經常資助學生,幫助學生解答疑問。有車夫向他請教學術問題,他也照樣解答。20世紀二三十年度流傳這樣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所以我在和藹可親四個字下麵寫上胡適的姓名。”

“黃侃,北大教授,學問大,脾氣也大。有次黃侃在教室講課,講到一個要緊的地方,就說,這裏有個秘密,專靠北大這幾百塊錢的薪水,我還不能講,你們要我講,得另外請我吃飯。黃侃還是著名的‘三不來’教授,刮風不來學校,下雨不來學校,降雪不來學校。黃侃的同門中人周作人談到這位大師兄時,也頗有微詞:他的國學是數一數二的,可是他的脾氣乖僻,和他的學問成正比例,說起有些事情來,著實令人不能恭維。所以我在怪癖下麵寫上黃侃的名字。”

張思楊講完之後,全體師生瞪大了眼睛,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真沒想到,原來張思楊這麼博學。其實這篇文章張思楊教初一時就講過,當初查了不少資料。所以說起這些人物來頭頭是道。原本要受批評的張思楊得到了王翠娥的表揚,並提出今後要向張思楊學習,學習語文一定要博覽群書。

王翠娥繼續講課。雖說王老師的語文課講得很好,但那是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兩世為人,且重生前作為語文老師的張思楊根本沒有心思聽課。但是他這堂課收獲很大,他知道了自己重生之後要幹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語文書的前幾頁都是有關課文的插圖,他在北大湖光塔影的那張圖片下麵抄下課文《十三歲的際遇》中的一句話:“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似曾相識的風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從自己那充滿渴望的內心悄悄升起。”

那一刻,張思楊熱血沸騰。

一年後,張思楊如同文章的作者田曉菲一樣,在十三歲之際,走進了北大。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