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靚隻是愣愣地接過便利貼,注意到丁憩也拿個同款塞兜裏,手掌從兜裏離開,順著他指尖移動的方向看去,雪融化,在奶白色卷發上沿著發梢墜下砸在她薄薄眼皮上。
元靚眼睫顫了顫。
“走了。”丁憩低聲。
元靚點點頭跟上。
這次,丁憩步速更慢。
元靚上前揪住他袖扣,沒想到他手一擺,那個光澤的扣居然被拽掉。
“……”元靚停頓一瞬。
這袖扣有些眼熟。
18K金鑲嵌托帕石和藍寶石袖扣。
Trianon位於紐約曼哈頓,成立於1979年,主要是手工製作一些袖扣、耳環、項鏈等飾物,致力於使用天然材料來製作優雅飾品,比如烏木,珍珠,鑽石,焦糖色的貝殼,海藍寶石等等。
元靚有些無語,這又是她哥程雲諫在臉書上發過的圖片,就跟沒錢似的,拍別人的,謊稱自己的。
明明也是個少爺,就不張揚。
不像丁某。
“恭喜,”丁憩語調微揚,“開業大吉。”
元靚盯著袖扣,覺得自己就是個大傻子,最近好背,喝涼水都塞牙。
“……同喜。”元靚隻得回複。
丁憩把元靚手心裏便利貼拿過來,不知道從哪裏掏出個黑筆,大手一揮,在上麵寫下字又塞回去。
元靚一看差點沒背過去。
“一塊錢?”元靚反問。
丁憩猶豫了些,回答:“很貴?”
“放水?”元靚難以理解。
“考慮債務人實際經濟能力。”丁憩淡淡地說。
“我沒那麼窮。”元靚回答,撒嬌似的拖著調子,挨在耳邊,軟軟的,輕微嗲意的嗓音說不出的可愛。
“是……嗎?”丁憩延長聲線。
“不然呢?”元靚些許不滿。
“那你看著給。”丁憩聳了聳肩,好像咬著她耳朵說話,炙熱潮濕的氣息噴灑在她耳畔。
元靚點點頭,往邊上躲了下。
市中山區葵英街1號,是福利院,元靚每個星期天都會跟當地社工組織一起過來,家裏蛋糕店都會以集體名義捐贈物品。
這裏麵的孩子有一半都是有先天性疾病,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超過三歲就很難被領養,所以他們盡量克服結巴,極力推銷自己。
在這裏,成長,沒死掉就是成長。
這種經曆要適應孤兒院外麵的社會需要一段辛苦曆程,畏懼成人,不會表達,有語言障礙,沒歸屬感、安全感。
元靚經常過來,知道這裏缺的不是一點,物質方麵,奶粉尿不濕,衣服鞋子文具,各種護工短缺。
最關鍵的缺少心理疏導。
這些小孩兒總是期待獲得別人的同情和憐憫,而不是想著如何去獲得別人的尊重。
從內心深處,他們就覺得不配被人溫柔以待。
丁憩眼裏裝著冷漠,指尖顫著。
一箱一箱物資被工作人員卸下,紙盒子碰撞的悶響聲,小拖車軲轆滾地的聲音在石子地麵磨得很響。
元靚拽著他的胳膊,去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看護房,智障、自閉症、小兒麻痹症等近十個兒童被“關”在一個房間裏。
護工阿姨發零食時也有欺淩現象,元靚就遠遠看看,不參與。
外界幫助無疑是一種入侵行為,過猶不及則毀了原來的惡劣平衡,會有更惡劣的事發生,達到無可複加的地步。
元靚抬眸,失落地說:“哥哥,我為什麼會被拋棄,是不好嗎?”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