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微臣以為,神跡說的可能是宋或金的那位,若是陛下必然是放在聖君一列。”
和珅垂首回應,主打一個吹捧。
【他早年間學習各大名家書法,後來又雜糅各家,取眾人之所長,最終創下的字體為世人所偏愛,在該字基礎上的改版,也長久的作為後世官方所用字體。
他的字體被後世皇帝,文人所爭相模仿,就連敵對國家的君王,也為之推崇,學習效仿。
同時,他遇到一位同樣一手好字的臣子,並大力推行這位臣子所創下的字體,該字體也同樣長久的為後世之人所用。】
“這麼厲害的嗎?真想與之討論一番啊!”
同樣喜愛書法的李煜發出一聲驚歎。
不僅僅書法成就如此之高,還有難得的知己作為臣子,想想都讓人羨慕啊!
【他信奉道教,並組織編成了大量道教書籍,並將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醫書落實到了基層,為民眾的醫療帶來了改善。】
文帝前元七年。
漢文帝頗為認同:“信奉黃老之道?看來應該是位守成之君,如此想來,也不會過於離譜吧?”
他同樣支持黃老之道,或者說現在的大漢,最需要的就是黃老之道。
【他極其喜愛繪畫,提倡詩書畫印結合,奠定了後世繪畫的傳統特征。
為了繪畫,他還創造了畫院,培養了大量繪畫人才,並且一直秉承,從未放棄。
此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有兩幅與其息息相關。
他在詩詞方麵也頗有成就,雖然早年略顯平庸,大多是矯情之作,但後期卻也創作了不少讓人為之落淚的真情之作。】
“詩詞嗎?真是不錯呢,不能與此人結交,屬實讓人遺憾!”
李煜感到深深的惋惜,他覺得自己絕對能和此人成為知己!
【他大力發展了茶文化,不僅寫下了茶書經典之作,還命名了大量茶葉品種。
在位期間,還多次邀請臣子飲茶,並親自為臣子點茶。】
“君臣和諧,看來還算是懂得君臣之道啊,隻是……”
大唐,貞觀二年。
看到如此君臣和諧的場景,李世民和眾多臣子都表示認可。
隻是,神跡到現在似乎都在介紹藝術之類的事情與成就,作為一個推崇文治武功的君王,更在意軍事和文治相關的事情啊!
【他在位期間,發生過三次河清,有前人所言:“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於是,他與百官彈冠相慶,用各種形式來歌功頌德,還為此還建立碑文,以此歌頌功德。】
“夫黃河清而聖人生?自比聖人嗎?”
始皇帝沒聽過這句話,想來是後世才有的說法。
隻不過這神跡直到現在也隻是在說一些成就之類的,看起來也並沒有多少“不務正業”。
難道這位後人隻是興趣方麵的成就太大嗎?還是說……
前朝的皇帝還在各種猜測,而後世的皇帝已經不想說話了。
宣和元年。
“陛下,此乃天降祥瑞啊!”
“上天都在歌頌陛下的功德啊!”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滿朝文武此時正在一片歡騰之中。
到現在他們早已明確這神跡中說的皇帝,自然是他們的皇帝!
“諸位愛卿,當立天命碑於汴京,以頌功德!”
趙佶更是大為歡喜。
隻是夠快他就不開心了……
【他就是教主道君皇帝,青樓皇帝,昏德公,李煜轉世,宋徽宗趙佶!
評價: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