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不過是後人的閑言碎語而已。
但又何嚐不是對趙佶和李煜極為相似命運的感慨。】
此時。
“南唐後主?還是複仇?”
李煜心情複雜。
自己竟然是後主?
朕也是亡國之君?
而且......複仇?
宋滅了唐......
不,既然是仇,恐怕不是單單滅國就結束了。
“不過,這宋的後人也不如何麼。”
李煜癟了癟嘴,看著神跡中亡了大宋的宋徽宗,似乎更加順眼了一些。
【作為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自幼養尊處優,生活富足。
宋朝皇子們的待遇是極好的,俸祿遠高於一般大臣,除此之外還有公使錢,生日、節日還有賞賜,還被允許預支料錢。
宋朝對皇子的教育非常重視,設置了資善堂、宮學、宗學等教育機構,同時著重於文化知識和武藝,重視家庭教育。
可以說除了基本禁止參與政事以外,宋朝對皇子待遇無比優厚。
也隻有在確認皇儲之後,會對皇儲進行一定程度的從政訓練,但也僅僅如此,即便是皇儲也有諸多限製,缺乏實權。
對於其他皇子,皇位更是遙不可及,甚至實權都無法接觸,自然大多數選擇開擺!
這樣的製度為避免了五代十國時期皇位動亂的問題,也在前期選拔了優秀的繼承人。】
貞觀二年。
李世民看著這種教育方式不由得皺起眉頭。
就連皇儲都不能獲得實權嗎?
這個製度的製定者,到底是有多大的戒心啊!
這五代十國到底發生過什麼,才讓宋的皇帝如此忌憚?
“皇儲還是應該早早地的接觸政權,隻有如此才能更有威望,日後登基也才能更加穩固。”
李世民並不讚同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他已經在有意識的給太子李承乾輸送人才,樹立形象了,即便太子才十歲。
始皇元年。
嬴政對此產生了興趣。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驗實在難以參考,太過混亂。
後世的方式必然是建立在對之前的參考,說不定可以借機提前避免一些錯誤,讓大秦真正的萬世長存!
“趙高,讓人將神跡所言全部記下來。”
“嗨!”
看著低頭回應的趙高,嬴政還算滿意。
趙高很有野心,但同樣很好用,比起總是想著宣揚自己學派的李斯,淳於越這些人趁手多了。
“扶蘇,神跡結束之後,做好總結,把自己的看法彙報給朕。”
“嗨!”
扶蘇連忙應下。
或許是因為神跡暗示大秦亡了,也或許是大宋的教育體係,讓自己的父皇心態有些變化。
但總的來說,對於自己而言,父皇似乎更加重視培養自己了。
【當然,趙佶並不是皇儲,宋神宗定下皇儲是趙佶的六哥,後來的宋哲宗趙煦。
自然,作為非皇儲培養的趙佶,人生的道路就剩下做一個閑散王爺,或者做一個閑散王爺。
優越的生活,也讓他養成了輕佻浪蕩性格。
不過作為王爺,輕佻浪蕩沒什麼不好的。
宋哲宗繼位,按照宋朝製度,趙佶立即被封遂寧王,後來紹聖三年再次被封為端王。
作為王爺,他有著相當充足的時間,精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書畫方麵,他師從吳元瑜,傳承於崔白畫派,與喜好收藏的王詵,趙令穰等人十分交好,彙百家之長,為他後來花鳥畫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引導了北宋畫壇形成了“宣和體”。
書法方麵,他師從黃庭堅,後又學習褚遂良,薛稷,薛曜等人,最終開創了別具一格的“瘦金體”,也就是後世常用的“仿宋”字體的原型。
詩詞方麵,趙佶和蘇軾,周邦彥等人都有所來往,他的詩詞水平並不低,隻不過趙佶早期的詩詞多為矯情之作,相比於字畫方麵遜色了許多。
若是一生如此,那大宋王爺趙佶,大概會被稱為字聖、書聖之類吧。
然而,命運總是微妙的。
元符三年,年僅25歲的宋哲宗趙煦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