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國傳說(2 / 3)

時人們必須

抵禦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

須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製度下,人與自

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

此,解釋自然和製服自然,就成為神話的

主要內容。同時,由於人們的利益一致,

在集體生產中湧現出來的技藝超群、勇敢

剛強的人物,受到全體成員的崇敬,被賦

予神奇的能力而成為神或半神。在他們身

上,寄托了原始人製服自然的願望。

有一部分神話表現了部落間的戰爭。這部

分神話主要產生在原始公社製的後期。當

時公社製趨於解體,部落間為了占有生活

資料而產生的鬥爭仍是全民的事業。戰爭

的勝利和領導者的業績被看作集體的威力

和光榮的標誌。因此,人們同樣自發地通

過幻想把戰爭過程和指揮者予以神化,使

這部分故事成為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神話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客觀

世界的認識,它是一種反映現實的觀念形

態,也是產生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

建築。隻是由於神話反映客觀世界是通過

人類童年期自發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

因而呈現出獨特的形態。

神話的產生既然有其特定的現實基礎和思

想基礎,因此決定了它的興旺時期隻能是

人類的童年。隨著曆史的發展,大自然逐

步被支配,人們的認識提高,階段產生,

注意中心轉移;這時,對自然和社會的神

化不再成為人類意識的特征,民間文學作

為勞動人民生活和思想的一麵鏡子,從內

容到表現方法上都必然產生較大的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神話或遲或緩地趨於消

亡,有的則變形為別的民間文學種類,如

傳說、故事等由於神話思維方式的殘存,

在民間還會產生一些關於災異的迷信、變

形的幻想和新生的鬼神,

想並不等於神話。它們的產生,從另一側

麵證實神話的繁榮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了。

當然,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中,神話仍然

在人民中流傳。由於生產和生活情況的變

化,流行的趨勢逐漸減弱;而且口耳相

傳,不僅會變動,也容易失傳。

神話是遠古時期的產物,它的流傳又因為

社會性質的改變而造成變形或消亡,因此

它的保存特別依賴於古文獻的記錄。由於

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戰亂頻仍,

往往造成書籍大量散失,致使一些僥幸入

書的神話,也得不到保存。像秦始皇焚

書,項羽燒鹹陽,乃至西漢、漢魏、兩晉

之交的動亂,都造成書籍的大量流失、古

籍中記述神話較多的有《山海經》、《楚

辭》等,在《國語》、《左傳》及《論

衡》等書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材料雖

少,仍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原來的神話是體

係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的。

中國神話

中國神話。是古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一些想象,

主要分為四大類:

上古神話

宗教神話

盤古創世,女娟補天等

觀音得道,入仙過海等

民間神話

文學神話

天仙配,白蛇傳等

大湘天畝,哪吒鬧聞等

內容思想

神話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勞動者

的願望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一層

奇異的色彩。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

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

理想化 。它是根據原始勞動者的自身形

象、生產狀況和對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來

的。狩獵經濟比較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

神話人物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

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多與農業有關。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