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性的開發(1 / 1)

開發人性是幾千年來敢於善於始終不停努力者做的事情,人性為什麼如此重要,有人說,人就是這樣的,天生的。這些說法都是偏激,我們從社會發展就能看出來,人性不能代表能力,人人有人性,未必人人有質量,其中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智慧的修養,智慧修養是提升人性的唯一方法,也就是光譜效應,從最暗的色彩中走向光明,達到人性純潔的最佳狀態,雖然人人都會死亡,生命的作為價值並不一樣。修身養性是幾千年來一直提倡的事情,但是很少人明白修身養性和修生養性的關係,修身養性是凡夫的事情,修生養性是聖者的事情,這一字差別便有了人性的答案。

原來人性是具備二重性,一個凡心,一個聖心,這也就有了後來的陰陽一說,也就有了光明與陰暗差別,也就有了痛苦和快樂的差別。追求人性的真諦,就是追求幸福的標準,人性的開發從修身轉化修生,有人用修真來表達,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這就是修行。所以修行需要積極探索開發,加以發現證悟,增加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度,使我們走向一條符合萬物法的道理,這就是修道。修道需要很多條件,一個善於修行的人,內在的力量就是善的生發力,總會認為宇宙本不應該是這樣,人性也不應該是這樣,苦苦的追求,苦苦的探索,最終把真理開示給後人,讓更多的人幸福,這就稱之為功德。

善良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很多人認為人就該善良,善良是本性,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是對的,其實這句話的初指的是什麼?多少人知道初的含義呢?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流傳了中國幾千年,日出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智乎?”其實二小兒,就是凡夫與聖者的觀點。

善良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善感知的結果,否則不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一個人一生遇到很多的事情,無法分辨善惡,這便是分不清東西南北的人,我們可以用愚癡迷茫等表達,那麼人類需要是什麼?是無量的金錢財富,精神物質?其實多數人是迷茫的,因為人生來之不易,需要的是充足的生活保障,健康的靈魂體魄,身心的自在安樂,過於追求金錢物質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容易引發牢獄之災,這就是貪心引發的因果,而很多人容易產生嫉妒羨慕,早早吧自己氣個半死,這就是嗔心的後果,更有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桀驁不馴,天下老子第一,最終一臉灰塵,慢心因果。處處懷疑別人,自己又不真誠,自私自利,緣分來了,都會白白錯過,這就是疑心的苦果。

人性很有意思,探索人性就是探索真理,因為真理是光明的,隻有真理才能成就人生,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