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很苦,很少人有人說人性很苦,人性苦嗎?我們前麵講了,人性是二元性,一個異熟的人性,一個成熟的人性二種,雖為二種,屬同一身體,也就說我們一個人的人性,不是從小生下來就是這樣,人性是可以通過生活實踐感悟修正而改變的,所以才有了異熟和成熟一說。三字經就提及道了,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有善惡,必然有苦樂。苦有三個狀態,順、違、俱非,也就有了苦、樂、舍三受,就是逼迫身心,接受不願意接受的理念,包括指令,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包括事業,婚姻,家庭,工作等等。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時候,就會不開心,不舒服甚至不接受,抵觸反抗。
為什麼 人會產生苦受,我們需要找到原因,第一因就是,比因,我們人出生慢慢長大,我們的比因就出現了,無論長相,工作,穿戴,家庭,事業等,這種比因,非常可怕,容易產生很多煩惱,貪嗔癡慢疑,容易再異熟性過程中,嚐受(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其實講的是人性的生老病死,與我們自然萬物的生老病死沒有關係的,很多人不理解生老病死究竟講什麼,亂解釋亂理解。這就不對了,生老病死講的就是當我們人性在異熟狀態下,會遇到種種苦受,導致我們不能成熟,容易顛倒,常常表現為,是非,惡口,兩舌,甚至消極抑鬱。自然界很多動物都會有這樣的現象,比性成疾,這就形成愚癡性。
人性如同枝繁葉茂的植物,常常受苦摧殘,必然就會出現俱老性,人性俱老,身體必然都會隨之而老。現代科學家研究,常常用腦多的人,容易生白發白發,認為是腎氣不足的所至,認為陰陽混亂,脾胃衰弱,不管用什麼說法,都是苦受導致身心產生了變化,而注重修養的人,年齡再大依然身手矯健仙風道骨,差別很大。人性修養對生命的價值意義非常之大,掌握不了人性,你就必然受苦。
第二苦因,就是私性,自私是每一個人多少都具備的,因為人的和合機緣本來就具備私性基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性具有粘連性,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是互相依存粘連才能發揮他的功能,所以骨子裏就有這樣的功能,固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我們現在知道了比性和私性,都是屬於我們的本性,我們如何認識本性呢?這就有了,清淨和染著一說了,修行清淨遠離染著,是第一修行要素。
什麼是清淨呢,餘依永滅,故有清淨。意思是我們把不應該的想法做法看法,別放在自己的心上,這一切與你無關,我們需要通過方法,證悟自己達到真實的如是狀態,這就是清淨的起因標準,而清淨隻是初級基礎,清淨需要究竟圓滿才能生智,故有淨生萬法的說法。關於清淨的說法很多,各門各派講法各不一樣,佛家講究六根清淨,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儒家追求忘我境界,不管如何表達,沒有離開根本,所以說天道為一道,人性有二元,故苦樂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