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諧需要條件,古言家和萬事興,家是什麼?家是我們心性,家是引進語,是家珍的意思,後人以為是四世同堂的的小家,放鞭炮賀團圓,其實都沒有理解對。家也是性,廳也是性,堂也是性,古代衙門稱之為大堂,講理的地方。家,廳,堂各有說法,東方文化斷層使得文化出現了幾年盲區,斷崖式的文化,丟失了很多很多寶貴的東西,重新恢複難度可想而知了,我們現在文化,已經失去原始智慧文化的基礎,如同學習外語一樣,都是半路出家,即便你滿口外語未必能讀懂外語的精髓,這和西方人不明白漢語一樣,這是最大的損失。
中國科學在夏朝開始就已經出現,夏代的曆法,是我國最早的曆法。夏曆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反映了夏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保存了我國最古最珍貴的科學知識。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完全說明那時候科學已經在發展,土陶瓷器青銅慢慢就發展起來了,這些文化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是和諧性,和諧是具備物理條件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物理現象,都是具備其特征,和諧可以改變一切,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家、一個廳、一個堂,一個自然所具備的和諧特性,就是宇宙萬物的共性。由此可見,和諧是需要具備條件的,否則土無法變成陶青銅瓷器銅鐵,沒有和諧人類也無法聯想到家廳堂了。
和諧一詞,很多人都在用,真正理解和諧的人少之又少,和諧的意思就是和的諧音,和諧不是一個名詞,也不是一個道理,更不是一個狀態,和需要六個條件組合,大眾無法把六個條件全部講透,便有了諧的說法。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敢天教我夫婦再和諧,都因這佛會。”大家就這一句話,感受到了什麼?佛會和諧,意義非凡。可見古人太智慧太智慧了,隱藏不無盡,顯露了無為。這是什麼境界?就是相應狀態,所以萬物和諧需要條件,不具備條件的理義和諧,都是紙糊燈籠。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其他文化無可替代的,我們熱愛文化必然會在文化中提升自己。
現在科學發現了電,氣,聲,光的融合,都是具備和諧條件,無論飛機衛星空間站的發展,失去和諧性,一切都不能存在,和諧理論對人類很重要,和諧實義,對人類更重要,提升文化修養,追溯文化源頭,是未來必然的道路,我們可以從幾十年的社會現象發展,無論人類如何發展,都是周期性,最終又回到原點,曾經有人提問,未來的人類會不會和清朝一樣重新紮辮子呢?大家說會不會呢?我們從飲食穿裝,已經發現,追求幾十年的大米白麵,現在已經不再追求了,穿著打扮,也慢慢回到古老的簡約狀態,思維的壁壘逐漸形成,消極懈怠也被年輕人撿起來了,未來的我們必然會重頭開始的,因為我們不認識道。無法再走下去了。如果不能認識和諧,人類的科技發展究竟走向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