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維千奇百怪,有人洞察天地,有人思維酣睡,有人跟風死學,有人執著作祟。千奇百怪各舞千秋,起點成為了當今人類最麻煩的話題,因為思維再酣睡,找不到起點,導致麻木停滯,無法創新。人類隻有那麼幾個人幹活,無論國內外,都是如此,甚至把很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化,造成思維混亂,失去格局。人類為什麼會如此的反複無常,進而不學無術,根本的原因,就是求存消極性,很多人認為短短生命,沒有必要付出太多,失去價值觀。丟失了自我驅動的責任感,對生命的熱情感激發不了,常常處於消極狀態。那麼這樣的狀態造就了思維沉睡,最終渾渾噩噩,荒廢了時間毀壞了幸福。
而賦有熱情的人,具備愛心的人,處處為善的人,他們具備有超強的責任感,不分白天黑夜,拚命工作,體現著人生的價值和快樂,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思維才被激發,入於中道性,成為超人。人類幾千年,普及善說,善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看到很多的成就者,都是如此,善作為立於責任,善行為拓展思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然形成。
思維是靈性的入門課,沒有正確的思維,靈性是無法激活的,科學家近代發現,人類的靈魂始終存在著,即使死亡,靈魂並沒有散去,而是以離子的方式存在宇宙中,這與最早的宗教理念完全一致,靈魂是什麼?其實就是主宰生命的物質,如果沒有這些物質的存在,宇宙也不會存在,所有的動物自然不會存在了。靈魂一般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類之知覺與活動。據近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之研究,推測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五萬年前之人類,已具有靈魂之觀念,或人死後靈魂繼續生活之觀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簡單古樸之靈魂觀念,往往含有強烈的物質性格。直至宗教、哲學漸次發達之後,人類之靈魂觀始趨向非物質化之精神統一體。例如某些宗教、哲學相信靈魂可以獨存於肉體死亡以後,進而視之為不朽的精神實體。不管如何去思考,人類必須需要一股力量來支撐生命。同樣宇宙也是如此,也必須有一種力量支撐宇宙的正常運行。
人類很希望自己成為那個超越者,最強者,但人類又無法統一思維,也就出現了真理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的說法,人類真正做到與自然融合相應,認識宇宙的來龍去脈,最終講的依然是修行,修行是幾千年來,最古老最特殊的一個方法,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我們的靈魂隻是生命的組合體,靈魂是不具備智慧本能的,真正的智慧不是靈魂,是靈性,故有靈性的覺醒一說,酣睡的思維是永遠無法激活靈性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必須樹立信念,從黑暗走向光明,讓靈性成為你的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