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覺醒與技巧(1 / 1)

靈性的覺醒需要技巧,從古到今,都有在說,很多人把靈性與神,佛,連貫在一起,這是非常不合適的,甚至認為靈性就是佛就是神,我們要知道靈性是智慧的本體,沒有靈性,也就沒有了智慧,靈性的清淨與智慧的大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這裏強調靈性不是靈魂,別混淆一起,有人說我們是無神論者,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神是什麼?神就是精神,你是無精神論者嗎??精神成就一切,和神能創造萬物有什麼差別??這就是文字遊戲。我們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耶穌,有一個釋迦摩尼,暫且我們隻說這二位,耶穌是煥然一心的意思,而釋迦摩尼是能忍寂滅的意思,二者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耶穌和釋迦摩尼隻是人們崇拜的偶像,神也隻是指他們的靈魂,並非是人。後期被人們崇拜就有了相說,甚至到達巔峰,體悟上智的心靈實相。首先就是具備教理的信仰觀,從基礎的苦難觀去發現新的世界,這就是靈性的世界,而單一的崇拜是不能得到煥然一新的,因此這就是談到了技巧。

在原始基督教中,禱告是懺悔的形式之一,古老的人類,為了生存,承受著無盡的苦難,人類追求幸福,第一就是追求智慧,同樣釋迦摩尼時代也是如此,為了人類能夠真正的離苦得樂,故有了修行信仰一說,自我反省,自我懺悔必然是修行的技巧,一旦達到狀態,你就是一個超越自我的人,洞悉萬物的人,所有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人類的智慧,而智慧的開發,更需要一種動力支撐,需要清淨的思維狀態,漢書儒林傳曰:‘嚴彭祖曰:凡通經術,固當修行先王之道。’淮南子詮言訓曰:‘君子修行而使善無名,布施而使仁無章。’白居易長齋詩:三春多放逸,五月暫修行。蘇軾僧爽白雞詩: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可見古老的學子對修行的認知度多高。

介於今天的科技,人類始終不停的在找答案,希望能得到更直接更原始的接近,然後科學發展對於人類並非一切是好的,因為任何學科一旦方向走錯,最終受害的是自己。我們從原始學來看看人類需要的是什麼,原始人類需要的是和平的環境,充足的食物,健康的身體,而我們現在人類需要的是什麼,真的不知道了?宇宙萬物非常神奇,人類的追求同樣千奇百怪,很多的災難都是人為製造的,但是沒有多少人因此而反省,我們看看世界的宗教很多陷入了迷信怪圈,崇拜思維極其嚴重,從不從自身修養看齊,甄別利益文化,有助於科學發展的推動,人類覺醒需要技巧與方法,有人說上帝會讓勤奮的人去受苦,重獲新生。讓不勞而獲的人下地獄,永不翻身。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人類進步的基礎就是智慧,智慧是善良的唯一標準,沒有智慧,你是無法真正具備善良的,智慧又是生命的價值,沒有智慧你的生命無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