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性與自然(1 / 1)

人性與自然是同一個屬性,人性結構就是自然結構,宇宙的組成也是圍繞萬物共性而組成的,有人研究太空多麼大,星球多麼大,距離我們多麼遠,想方設法去接近去靠近,甚至很多人妄想人類遷移其他星球。宇宙究竟是什麼?現在存在的一切、過去存在的一切與未來存在的一切,自然知識宇宙的濃縮說法,比如中國的五行八卦陰陽,佛教的真如佛性都是表達宇宙的,曠劫宇宙,在佛教出現過1531次,可見古人對宇宙的認識多麼的重視,而曠劫不是簡單的名詞,而是真實的證悟狀態,也就是講,古人早就對宇宙證實的清清楚楚,隻不過是沒有現代科學手段完善數據而已。

在其他宗教中,宇宙的出現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知識啟發機會,莊子《天運》道: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而推行是?這是莊子問大家,宇宙是理論嗎?宇宙是思想嗎?宇宙是證悟而推行的嗎?《齊物論》中講了一則寓言,其中有瞿鵲子與長梧子對話說:聖人當依傍日月,懷抱宇宙。可見莊子已經知道宇宙是什麼,提出很多責問,就是引導大眾如何去認識到認識自然。莊子被後人列入哲學家思想家隊列,其實莊子是一個修行人,沒有任何哲學思想,實踐實幹,我們很多人喜歡習慣用哲學說話,哲學什麼什麼?哲學是推理知識,就認同今天的醫學界,論文形式,都是屬於哲學,物理哲學,化學哲學,甚至天文哲學,所以說哲學就是誤導人的一個說法,反反複複,是哲學的論觀,科學今天走向瓶頸,和哲學脫不了幹係。觀點錯誤一切結果都是錯誤。

莊子寫下的書籍萬本之多,流傳至今的寥寥無幾,莊子後期所寫的全部是寓言,為什麼?因為大家證悟不到境界,隻能假設,這與佛教的形象擬化方式是一樣的,春秋戰國時候,佛教已經進入中國,風格略同不為奇怪。不管是道家,佛家,都是提倡人性的證悟,提升智慧,對萬事萬物的認知,利益一方,如鵪鶉一樣的自然,隨遇而安,這是古代天道聖道的 標準,而今我們雖然有了文化,但是無法用文化深入修行,竟然使用哲學去辯證,這與現代科學用公式和定律去判斷對錯有什麼不同呢?起點都錯了,有緣分的人能看到這些話好好重複看幾遍,細心思維一下,也許在觀點上你會有所進步。

萬事萬物,都是由一而生,無論是天體星際,無論是人性思維,無論是煩惱痛苦,必然有起點的,探索物理,就從物理的特性去探索,找到其一,探索化學同樣找到根源,然探索宇宙,是不是也需要先明白一呢?如果我們總是撿別人的理論認為是真理,無論如何仿製,其結果必然是贗品,中國不是沒有能人。中國有很多能人都隱藏在民間默默的作為著。善於修行一刻不止的大愛,其實對於社會非常有益的,我們不能從基礎開始,不合理利用人類的特性,任何學術都不會屬於我們自己。前兩卷,我們講人性的大概結構,以及宗教觀點,後期我們同樣用莊子的寓言風格和佛教擬化手法,闡明萬物的真相,當有一天你明白了因果法則,你必定會以因果法則而定論一切學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