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強盜與小賊(1)(2 / 2)

眾聽客屏聲息氣,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主講台上的蔣一浪。

蔣一浪喝一口茶潤潤嗓子,接著說:“如果我說十四代朱王墓都毫發無損,那絕對是假的,如果我說十四代朱王墓已經全被盜掘,那更是假的!我可以告訴各位聽官--朱王墓絕非那麼好盜!一是難以尋找,每位朱王墓都有疑塚,少則二十四塚,多則四十八塚,但比曹孟德還是遜色了許多;二是掩埋太深,墓室內迷宮重重、機關遍布,如果沒有圖紙,盜王墓比登天還難!”

聽客中有人憋不住了,說:“盜王墓如此之難,可是你才說過確實有人成功了,你且快快說出盜墓成功的故事,我們都等不及了!”

蔣一浪笑了笑,說:“這位聽官不要急躁,接下來講的正是一個成功盜掘王陵的故事。為了讓諸位聽得明白,請允許蔣某對這塚王陵的墓主作一番簡單的介紹。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五個兒子,除一人夭亡外,在他登基定國後,都先後封王,有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譚王、魯王、蜀王、湘王、代王、肅王、遼王、慶王、寧王、穀王、韓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等。按朝廷的規定,凡親王每年俸祿萬石,配備相輔官員,侍衛甲士多至一萬九千人,少至三千人,冠服車旗宮室,規格僅次於天子,公侯不得抗禮,體製甚為嚴謹。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國岷州(今甘肅岷縣)。洪武二十八年,因雲南新歸服朝廷,宜由親王鎮撫而移鎮雲南。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向皇上奏其不軌,廢為庶人徙漳州,永樂初恢複王位。洪熙元年(1425年)再遷移都梁。先寄居在州治,後以千戶所改建岷王府,發給俸祿千石,設三司八所之官,封鎮國將軍十六人,輔國將軍十六人,奉國將軍三十六人,鎮國中尉七十三人,輔國中尉十六人,奉國中尉六人,其中科甲甚多。朱楩遷至都梁正值壯年,其時,其侄朱高熾已繼承皇位,他除了有朝廷俸祿,不時有皇上的豐厚賞賜,憑借手中權力在都梁橫征暴斂,積聚金銀無數。其在遷居都梁之始,就在銅寶山西南選址修建王陵,動用工匠百餘人,曆時十載,可謂工程浩大,陵宮玄機繁多,建成後百餘工匠悉數殺死,葬於墓內陪葬穴中。朱楩薨後出殯之日在深夜,四十八具同樣規格的棺槨由四門同時出城,分別葬於東、西、南、北四鄉四十八個村莊。朱楩的真身棺由四十八名城中閑漢抬柩,陵墓四周布置王府親信丁甲把守。到達目的地時,由王府親兵啟開墓門,閑漢們將棺槨由墓道牽入墓室……閑漢安置好了靈柩,王府親兵隨後關閉機關,抬柩人全部活埋……諸位猜猜看,最後到底是什麼人盜了這一塚王陵?”

與蕭子玉同坐的蕭忠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建陵的工匠都死了,抬柩的閑漢也沒一個活著回來,盜墓的肯定是那些親兵!”

眾聽客齊聲附和:“說得有道理!”

蔣一浪搖頭說:“不對,那些親兵隻知道陵墓的所在地,並不知道其內部結構--朱王不是傻瓜,在建陵之前他早就提防了這一招,凡入墓室內部的人都得死!也就是說,親兵即使知道陵墓的地點也難以盜掘成功,因為墓中內部結構十分複雜,找不到墓道就無法挖掘!事實也是如此,這塚王陵在日後的歲月中有不下百起盜墓者光顧,但都是無功而返,白白辛苦!”

蕭忠不滿道:“你就別吊我們的胃口了,到底是什麼人盜墓成功?”